“以前我家大宝上幼儿园时,要叫亲朋好友一起到网上抢,几百个公办幼儿园的园位十几秒就抢光了。现在一家家公办幼儿园就建在家门口,我家二宝入园又近又安全!”10月14日,大余县石桥下街社区居民杨女士谈起当初的“入园难”问题时感慨万千。如今,走进崭新的石桥下小区幼儿园,天蓝色的小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开心地做着游戏。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多功能一体机、空调等设备一应俱全。
“城区托幼园位十分紧张,群众反响强烈,亟需下大力气解决!”2021年6月,大余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敲门听民意”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代表联络站等多种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时,发现群众对“入园难”问题反应非常强烈,随即组织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及群众意见,形成人大建议,并转呈县人民政府和县教科体局。
“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整改,有序推进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通过新建小区配套园、推动民办园转公办、改扩建旧园等方式,彻底破解‘入园难’问题。”该县教科体局学前教育股股长张艺说。今年9月,石桥下、江临天下、西门幼儿园等8所公办园均顺利开园,新增托幼园位960余个,大余老百姓上网抢“园位”已成为了历史。
如何将社情民意、代表建议依法高效地转换为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决策项目?大余县人大常委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变现”流程。“建议将县人民医院搬迁至龙安新区医疗中心。”2021年1月,在大余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多名人大代表指出县人民医院仍存在床位不足、设施陈旧、交通拥堵等问题,随即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大余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可行性建设进行调研。2021年3月,调研组通过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反复到多个规划区实地踏勘、查阅资料,开展专家论证,征求人大代表及部分老干部、老同志意见等,对县人民医院新院选址规划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常委会专题调研课题呈送县委批准后,由县政府实施。今年7月,大余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完成中标程序,新建人民医院占地面积约135.83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增加医疗床位1000余张。
依法依规、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短短半年时间,建议变项目,蓝图变现实。“起初打算去外省医院,听说县人民医院定期有名医专家巡诊,就毫不犹豫留下来了。”大余县北门河街社区居民蓝先生在广场上活动着身子,展示自己的恢复情况。9月6日,原来需前往广州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才能实施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他在大余县人民医院手术一周后就出院了。近年来,在大余人大的积极推动下,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落地落实,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日益“爆棚”。
“教室宽敞、明亮,告别了拥挤的教室,老师对我们的关注度也增加了。”开学一个多月,大余县东门小学六年级学生黄峻熙已经爱上了新班级。今年9月,他从原来65人的“大班额”班级分到只有40名学生的新班级,他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近年来,大余县人大常委会聚焦聚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送达审议意见、调研考察、质询、满意度测评、人大代表意见交办单等监督方式,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校园活动,对全县学校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开展督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履行人大代表监督职能,强化跟踪监督实效。
“优化城区教育网点布局,把原东门小学章江校区、水城小学新余校区分别剥离、独立设置。现在城区有5所小学,大班额现象彻底消除。”大余县委教科体党工委委员谢先将在接受人大代表质询时如是汇报,得到大家的纷纷点赞。
“县第二中学征地进度如何?施工单位是否进场?工程建设中存在哪些节点难点?”带着这些问题,大余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来到大余县第二中学项目现场督查,发现工程进度缓慢,主要原因是征地和拆迁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实施整体进度。通过多次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督办,成立了征拆工作专班,向有关单位下发《大余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意见书》,该项目于今年7月顺利开工,规划用地面积400亩,设置100个教学班,建成后可容纳5000名学生就读,一举扭转大余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一座座美丽的校园拔地而起,一所所崭新的医院竣工剪彩,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对群众关注的‘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问题发力,运用人大法律监督方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动更高层次实力活力美丽幸福大余建设中彰显人大担当。”大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金健表示。(叶相发 刘 帆 王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