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芳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9月的阳光金丝般洒在学校的草坪上,蒙芳面带微笑,和孩子们围坐在草坪上唱着歌谣,孩子们眼睛里,满是快乐的神情。这是蒙芳担任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第十个年头。
今年44岁的蒙芳从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老师,因为肯吃苦、爱钻研,她的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13年初,县里筹办特殊教育学校,蒙芳出任校长,从学校规划、建设,到下乡镇、农村宣传招生,招聘教师,她全程参与。2013年9月开学时,学校有了第一批52名学生。
在教学中,蒙芳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她根据残疾学生的身体状况分设不同班级、因材施教,制定了“好照顾、好家人、好帮手、好公民”4个梯度培养目标,提出了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三能”培养。
特殊教育学校孩子的成长,不但需要老师会上课,还要懂康复,有特长,还得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在蒙芳的带领下,教师们不断尝试,开启学校的校本课程、个训课、补偿课等。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技能大赛,孩子们无论年龄大小全部参赛:低年级的孩子剥鸡蛋、系鞋带;中年级的孩子挑战难度系数更高的叠被子、晾衣服;高年级孩子比拼炒菜、园艺等。大赛成绩既用于考核教师,也会被记入孩子们的综合测评。学校竭尽所能让孩子过上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经过对学校毕业生的3年跟踪了解,蒙芳发现,只有很少的孩子毕业后能就业。为了让学生能有一技之长,蒙芳在学校初中阶段开设烹饪、糕点制作、洗车等职业教育课程。现在,学校15%的毕业生可实现就业,有的从事餐饮工作,有的做木工,有的赴广州、珠海等地务工。毕业生海燕就是一个自食其力过上幸福生活的代表。海燕小时候因感冒高烧不退,导致失聪。曾经她的天空一片灰暗,来到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后,她变得活泼开朗,还学了不少职业技能。毕业后,她在县城一家花店工作,如今已经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做了母亲。
2021年秋季,学校与上犹中等专业学校开展融合办学,开办志坚中专班,开设烘焙、酒店管理、园艺、汽车美容等专业课,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开辟了新渠道。
蒙芳发现还有一些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儿童,因身体条件、家庭因素等,不能去学校接受教育。2014年9月,蒙芳启动“爱与责任的延续”工程,成立送教小组,奔赴全县14个乡镇,开展一周一次的送教上门活动。8年来累计进行了1万多人次送教上门活动,为这些特殊孩子及家庭带去了希望。
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蒙芳获“最美教师”称号。在“闪亮的名字——202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蒙芳说出了自己从事特殊教育的心声和对特殊孩子的期望:悦纳不完美,振翅勇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