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去”+“引进来”

南昌航空大学以产学研用助力内涵提升
学校开展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器人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时任乌克兰教科部副部长罗曼·格列巴一行来校参观访问
学生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大学学习
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西省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今年6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传来捷报,南昌航空大学4名学生将赴海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42名学生攻读硕士学位、12名学生攻读本科双学位,创造申报学生100%录取的纪录,获批资助人数居全省第一;2022年,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6‰,正式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举办以来,柔性引进在航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0余人……

  作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首批承办单位之一,南昌航空大学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扎实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内涵。

  建强学科

  提升“走出去”的勇气

  一流学科,是高校的名片,被誉为“王牌”。近年来,南昌航空大学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全力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的“一域之光”为学校“全域添彩”。 

  2022年,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公布,南昌航空大学申报的3个学科全部入选省高峰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高峰优势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高峰特色学科,入选高峰学科数量位列全省第三。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取得较好成绩;在江西省“十三五”“双一流”学科建设验收中,2个一流学科获评“优秀”(全省共10个),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的学科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自然指数国内高校排名从2017年的第127位晋位至2019年的第87位,学校进入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200强。

  得益于学科建设水平的突飞猛进,学校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第一单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实现江西省该奖项零的突破;获2020年度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居全省第一,获2021年度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居全省第二;实现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零的突破;入选2021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1项,为江西省入选的两项之一;获首届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2项,位列全省第一;新增2个国家级和3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评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和“领航江西”高端智库。

  人才兴校

  树牢“引进来”的志气

  “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是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一道重要门槛,必须下大气力破除瓶颈,跨越门槛。”学校主要领导表示,要着力打造特色和优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队伍建设彰显新变化。2018年以来,学校围绕航空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引进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在航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0余人。2015年至2020年,聘请多名航空领域专家学者、航空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授、特聘教授、名誉院长等。

  人才发展获得新改善。学校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创造性提出《青年教师“1+1+1”一师一方案实施办法(试行)》,制定配套《职业导师遴选办法》和《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手册》,以教师队伍后备人才能力提升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构建校(院)领导联系、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体系,形成“思想政治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五位一体,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数据显示,南昌航空大学近年来新增国家级人才31人次、省部级人才90人次、引进博士223人。其中,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

  服务发展

  彰显“融合发展”的底气

  与洪都集团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共建“工装设计产教融合教改班”,每年选派15名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以与中国航发集团共建的航空发动机学院为平台,近三年招收6个航空发动机专业本科班;依托与昌飞公司共建通航学院,近三年招收3个通航飞机设计专业本科班、8个通航飞机维修专业的本科班……加强与航空企事业单位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打造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优势,是南昌航空大学将研究成果写在中国大地上、写在航空产业发展上的生动体现。

  服务航空国防展现新作为。学校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产生了一批有较大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对策研究成果,40余篇航空产业调研报告获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批示。与民航江西审定中心、航空工业洪都等省内航空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承担重大专项1项,预研项目2项。2012年至2021年,学校承担的各类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科研项目近200项,在服务航空国防、服务装备保障等方面承担的科研项目较为均衡地分布在有关特色学科及优势学科,初步形成结构较为合理、可持续推进的塔形国防科技工业科研体系。

  推动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学校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吉安市人民政府、新余市人民政府等17个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争取政府、机构在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和助力;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研究聚焦与企业岗位需求、产业升级方向的有机融合、无缝衔接。学校数字经济报告团主动对接省政府机关、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已赴江西省政协机关、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航空工业洪都、江西移动等地方、部门、单位开展义务宣讲41场,有效提升学校服务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如今,“江西省航空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江西省生态环保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江西(昌航)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江西省航空制造与检测智能装备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江西省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平台落户南昌航空大学,产学研用合作之花必将迎风绽放。

  (南昌航空大学 文/ 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赣”出新答卷
   第06版:抚州观察
   第07版:专题
   第09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学与思
   第15版:赣鄱健儿竞风流
   第16版:教育 行业专刊
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抵达德国
空军50型武器装备在中国航展成体系亮相
中国空军“20家族”集体亮相
美国在乱象和撕裂中迎来中期选举
“走出去”+“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