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木纹里的花朵

  □ 洪忠佩

  一

  兮呼,兮呼……锯子越往木料的深处走,吃入木料的声音越发沉闷,似乎,锯齿与木料在纠缠中产生了钝感。而这一切,仿佛随着全国首届“当代艺匠”胡文全的到来,崇德堂修缮快要进入迟滞的现场就松缓了下来。

  加木柱顶撑,换檩条,增瓦盖漏,关键是朽了的大梁必须换。维修崇德堂的构想,一一在胡文全与他的师兄弟们眼里清晰起来。崇德堂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梁底标记了胡焰端等木工师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修葺痕迹。惋惜的是,经过多次修缮,祠堂内雕饰的吉祥图案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村庄老人和胡文全的记忆里,崇德堂已是明代洪武年间开基的仁村仅存的祠堂了。历史上,仁村不仅建有敦徐堂、嘉会堂、永德堂、慎德堂、庆余堂等10座祠堂,还建有文昌阁、天香书屋、腊梅园。胡文全是土生土长的仁村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学习大木作出师后,不甘困囿于婺源山村,就去苏州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打工。胡文全有一股子钻劲,他拜在了著名园林专家石秀明门下,学习独特的造园手法与古建修缮技艺,从木工、施工员,逐步成长为项目经理、工程部总经理,先后参与了苏州园林部分景点、安徽寿县寿春清真寺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修缮。后来,胡文全看到婺源乡村旅游的兴起,毅然放弃了苏州的优厚待遇,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他把同门师兄弟邀集在一起创业,传承弘扬徽派建筑文化。仁村水口的文昌阁,是胡文全与师兄弟8年前在原址复建的,镶嵌墙中的匾额和碑刻都是原物,成了村庄乃至婺源书院文化的地标。想想,如果崇德堂得不到及时维修,以致损毁,那是否是村庄宗祠文化的一种记忆缺失呢?

  崇德堂修缮完工的那天,已是中秋节之后,胡文全让工友在新换的大梁下标记上师兄胡新开的名字,落款的时间是壬寅年秋。

  二

  时光倒回去年夏日的清晨,曦光刚从浙江义乌佛堂老街漫过,胡文全已经在现场指挥起重臂吊门楼的木梁了。他数了数古建工地上的梁枋,掐着手指算时间,想赶在上午完成门楼的装配应该没有问题了。然而,每一件梁枋、斗拱、雀替,都是他与师傅们采用深浮雕或圆雕手法雕出的作品,又全部是榫卯结构安装,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即便是微小的雕饰,也要完美如初。

  毕竟是夏天,随着阳光的照临,就多了几分暑热。然而,他和师兄弟依然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有条不紊地对接着榫卯。像曾经的无数个清晨一样,胡文全都在佛堂的古建工地上忙碌着。

  婺源,处于皖浙赣交界,曾是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徽派古建筑遗存丰富,木、砖、石“三雕”艺术为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体样本,对当代建筑及雕刻艺术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而佛堂古镇属浙江,镇内义乌江穿境而过,又处在东阳江东岸,享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之誉。虽然,两地处在不同的省份,但“以其地理环境为依托,以其自然文化作底蕴”的建筑美学是相通的。至少,佛堂的历史建筑风格借鉴了徽派建筑元素以及特色,婺源乃至徽州的徽派建筑,在营建过程中也离不开东阳木雕艺匠的参与。

  几年前,胡文全在承建万善阁与佛堂老街牌楼时,没想到自己能够继续在佛堂做古建项目。但,他对佛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深厚的情感。本来,按照老街牌楼的设计方案,有一棵古樟是要移栽的,但为了这棵古树,他选择退让了两个商铺的位置。毕竟古树移栽一次就会多一次危及生命的风险,何况它是老街与商埠活着的见证。

  佛堂古镇,不仅存有老街,还有朝江的副街、横街。江边码头舟楫往来的情景虽然消失了,但在街巷之中依然可以看到古代市井的风貌,以及清代、民国初期的古建遗存。在那里,胡文全读懂了一代代艺匠的匠心。

  三

  在胡文全的心目中,徽州木雕既是民间艺术,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去年年底的一天,胡文全还在徽逸古建工坊与师兄弟一起探讨修复“九世同居”木雕构件。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是数字的极限了。“九世同居”,即民间寓意累世同居的祈愿。想来,哪一个人,抑或一个氏族不向往家族和睦、聚族而居呢?

  与胡文全一起的师兄弟都知道,同期修复的木雕作品中,还有以物喻人的“暗八仙”,以物寓意的“福禄寿”,譬如:莲和笙寓意“连生”、石榴寓意“多子”、蝙蝠寓意“多福”,等等。其实,他们从小生活在“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的婺源乡村,更喜欢的是“魁星点斗”“蟾宫折桂”等题材。无论入手的作品是透雕、凹雕,还是线雕、多层雕,都称得上是一种儒家思想的陶冶与民间艺术的享受。

  匠人堂,是胡文全集中展示木雕、砖雕、石雕作品的地方。堂内最为醒目的是鲁班先师的雕像、各式斗拱样品,以及微缩的徽派建筑模型,“一堂集萃传承中华艺术,三字生辉彰显工匠精神”。

  确实,匠心一如藏在木纹里的花朵。满头白发的胡文全,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对于像他这样的手艺人来说,时间在追求匠心过程中偷偷流逝。十年弹指而过,而他感受到新时代国家对民间艺术与工匠精神的重视,却是前所未有的。春去秋来,他在传承弘扬徽派建筑文化的同时,谋划得最多的是如何用自己的专长,去刻画盛世文化的图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井冈红
匠心,木纹里的花朵
洪荒
老藤新枝青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