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的诗性表达

▼《文学的目光 掠过新闻的湖面》 王国平 著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海峡文艺出版社

  □ 王园园 吴镇宇 

  当我们谈论对新闻的印象时,究竟在谈什么?是信息的传递,还是思想的表达,或者只是那些铭刻在我们脑海中的记忆?为什么有些新闻如蜉蝣般朝生暮死,有的却拥有不朽生命力。新闻记录着发生的一切,但文学的目光赋予了新闻生命的脉搏,真正有生命的新闻是具备了文学的影子的。而这本《文学的目光掠过新闻的湖面》,就像它的书名一样,是新闻,有文学。通本读下来,吸引我的不仅是那一个个充满勇气、坚韧的人,一件件布满酸楚、艰辛的事,还有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作为一本通讯集,新闻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但不是它的唯一属性。新闻性使得通讯具有了真实准确的现实基础,是触地的写作。但文学性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属性,就像美国媒介社会学家迈克尔·舒德森说的:“文学传统在新闻界根深蒂固,它鼓励记者撰写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客观报道,要求文采飞扬,感人至深。”这种对文学性的肯定,是写作者的个性体现,也是读者的阅读需求。印象中,消息、特写、通讯、报告文学的写作是枯燥沉闷的,但该书扭转了我的偏见,让我能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新闻中的文学美,让我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看到星辰大海。

  这本书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独具个人色彩的文学表达和幽默的运用。

  写作是一种个人的表达、心灵的呈现,会深深打上鲜明的主体烙印。新闻通讯写作要求写作者在具体的新闻事实面前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与切入视角,在新闻的真实外衣下,有写作者的心灵映射,这也是新闻的生命延续。本书中能看到写作者的独特文学表达。如在写到塞罕坝的“林子”遭到破坏时,作者这样表述:“绿色大厦轰然坍塌,风沙来了,住下了,不走了”“时光一寸一寸地长,风沙一口一口地吞”。在写到塞罕坝“林子”重新摇曳绿色时,作者则写道:“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诗意的、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将真实的荒芜与荒芜后的绿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听到的蝉鸣是“声音锋利、绵长,嘎嘣脆,有点不管不顾的莽撞,似乎准备好了要冲出去,试图撞破一点什么”;看到的雨中新苗是“在痛饮雨露,清新可人”……像这样闪动着诗性与文学性的表达在书中俯拾皆是,这是身处其境的心灵表达。

  读者读着读着,总能被作者那突如其来的幽默弄得措手不及,继而会心一笑。老舍说:“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在作者这里,极端天气是气温“在玩着‘蹦极’”,塞罕坝人的兢兢业业是“见缝插绿、见空植绿”,道路的蜿蜒曲折是“‘拐弯进行曲’持续进入高潮”,北川的雨多是暴雨在此处“安家”

  了……幽默是需要想象力的,它能使作者把观察到的进行夸张描写,冲击着读者的语言习惯,使读者印象深刻。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有陷入自我重复的嫌疑。他在行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引经据典也是家常便饭,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学识,但另一方面也使作者掉入了自己略带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削弱了对固有文本模式的破坏性,容易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疲劳。

  无论如何,《文学的目光掠过新闻的湖面》到底是锐利、深刻的目光,且是一种温暖而深情的注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赣”出新答卷
   第06版:“赣”出新答卷
   第07版:专题
   第08版:“赣”出新答卷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有空多运动 无事便读书
用诗句梳理卡夫卡的精神阵地
12月,看世界杯的前世今生
跑步是铭刻时间的方式
新闻的诗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