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秋兰
近日,南昌流动数字博物馆(博物馆宣教“大篷车”)在第十八届文博会上甫一亮相,便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参观者前来体验互动。作为元宇宙概念流动数字博物馆,它运用了5G、VR、AI等数字化技术,是VR+文旅融合的经典应用。它结合文旅融合+数字经济的理念,通过数字技术的加持,将众多文化、考古成果进行数字化展现,解决了传统博物馆宣教活动形式单一、场地限制、重要文物外带困难和保护不易等问题,成为“行走中的博物馆”。
这不是个例。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我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智慧旅游,数字赋能让文旅产业插上翅膀“飞”上云端。
传统文化邂逅数字化,文旅融合风起势来
数智先行。不仅南昌市博物馆以“流动数字博物馆”形式在世界VR产业大会亮相抓人眼球,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也在世界VR产业大会元宇宙高峰论坛分享了数字建设经验:借助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海昏文物“活”起来。如该馆《衣冠礼乐》展览项目,就充分利用了3D试衣镜技术实现人机互动。技术人员将人脸识别技术与汉代的发式、妆容、服饰相结合,生成若干套装扮,观众在“魔镜”前挥挥手就可“试穿”自己喜欢的汉代服饰,体验穿汉服的感觉。而在另外一个音乐墙展览项目中,借助智能体感捕捉系统,观众轻轻拍打相关乐器就能听到乐器演奏的声音。在重现古老建筑以及古代遗址方面,VR、AR、裸眼3D等技术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发挥了独特作用,实现了现代科技与古老文明的对话。
“只需要用身份证办理读者证,绑定人脸照片,就可以通过‘无感借还通道’实现借书、还书。”近日,南昌市民赵林在省图书馆体验了数字“黑科技”的便利,只需要几秒钟,一套借阅流程就可“刷脸”完成。这是该馆紧密结合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VR、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成功打造的“入馆即还书,出馆即借书”智慧场景。数字技术让“阅读”变“悦读”,凭“脸”读书不再是一句玩笑话。
从2019年起,江西省博物馆用3年时间投入“数字江博”建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博物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观众、展品、展览、活动等各类感知数据的智能分析,方便到馆游客自主便捷游玩;打造的VR全景数字博物馆,在线游览已成为公众参观各类历史、文化和艺术场馆的重要方式。
2022年10月8日,江西省图书馆“以无感借还为核心体验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江西省博物馆“‘数智江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数字化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新潜力
拥抱数字技术共舞云端,跨界融合打开新天地。2022年9月26日,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携手南昌滕王阁管理处共同打造的“王者荣耀×滕王阁数字文旅计划”正式启动。《王者荣耀》与滕王阁旅游区合作,共同推出弈星·滕王阁序主题皮肤,用数字科技丰富文旅体验,用文旅融合思维推进“IP+数字化+旅游”跨界发展,吸引年轻群体到实地体验滕王阁盛景,感受南昌厚重古朴的人文底蕴。
发展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一部手机就能云游江西。目前,全省20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闸机客流和视频监控数据已全部接入江西省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监管平台,初步形成省、市、县、景区四级联动智慧监管机制。
数字技术为我省文旅产业插上飞翔的翅膀。建成的“云游江西”宣传推广和游客服务平台,目前总用户数突破1000万;共接入景区、酒店、餐饮、影院7000余家,各类景区门票/套票1200余种;为386家景区开通了预约功能,带动旅游消费超2亿元,通过互联网基本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求,促进旅游进入触摸、定制、互动的智慧云游时代。
借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我省网络消费走在前端。2021江西“百县百日”、2022江西“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江西省旅游消费节“云推广”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游客的文化和旅游生活;“视频直播家乡年 我的江西年”“江西DOU是好风光”、江西非遗购物节非遗集市线上直播等活动,促进了网络传播和线上消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2江西“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百城3个月3轮火热参与,8657家企业联动,美团、飞猪、同程、携程、视频号五大平台联合,33557个“1+1”组合产品(涵盖美食、美景、美宿、美秀、美物)推出,全省线上文旅消费1.12亿元,充分释放了“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激发了我省文旅消费潜力,促进了文旅市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