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产业工人:匠心逐梦砺青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蔡依霏

  产业工人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通过劳动实现价值、创造幸福。在产业工人队伍中,青年产业工人占了很大比重。对于青年产业工人而言,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在生产一线快速成长?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三名青年产业工人,近距离感受他们追逐梦想的铿锵脚步。

  与时间的较量

  “各厂矿高手齐聚,每个人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元器件的参数选定、线路设计、元件安装、电路板焊接……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那么多工序,还能完成得那么完美,真是开了眼!”时至今日,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采矿场维修工段电修班副班长查晓嘉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旁观集团技师组技能比武的情景。那一次的亲眼所见,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学无止境。

  在江铜集团,产业工人学技术、提技能、练本领、强素质的氛围十分浓厚。这让查晓嘉备受鼓舞,但有时也会令他心生焦虑。作为采矿场维修工段电修班的一员,铰接式卡车、液压挖掘机、潜孔钻机、推土机等是他必须熟悉操作要领的设备。上岗之初,看着师傅熟练地完成设备操作与维修,查晓嘉感慨颇多:“很多机器的操作乍一看很简单,可到自己真正上手时却问题百出。我感觉我永远也达不到师傅那样的水平。”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这个问题频繁出现在查晓嘉的脑海里,始终贯穿于他的技术瓶颈期。为此,他常在单位宿舍盯着天花板犯愁,辗转难眠。

  坚持,还是放弃?不服输的查晓嘉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这一坚持,就是15年。在他看来,如果一门技术还没学精就选择放弃,即使换岗位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碌碌无为和有所收获,就在这一个选择之间。“不只是技术,人生可能会有其他的瓶颈期。我们首先要熬得过时间。明白这点非常重要,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有为。”查晓嘉说。

  厚积才能薄发

  现任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热控专业副主任的赵哲,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11年。同事眼中的他,积极向上、拼搏进取,是正能量的代表。即便如此,赵哲也会有困惑与迷茫。

  赵哲出生于产业工人家庭,父母的支持是他选择这份工作的一大动力。满怀期待地上岗后,他却发现许多问题横亘在眼前。赵哲所在的单位,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国企。刚入职的工人要想晋升,得从基层一步步干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我们公司有四五千人,其中不乏优秀人才。如何脱颖而出?如何赢得同行的认可?”面对激烈的竞争,生性乐观的赵哲也曾犯过难。

  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迷茫是正常的。好在赵哲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困惑所在,并迅速调整好心态:不再一味想着脱颖而出,而是先做到脚踏实地。作为一名初级检修工,赵哲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最基本的本领练起。赵哲所在的班组设备多任务重,加班是常态。工作固然辛苦,但每次抢修完成,赵哲都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11年的光阴,赵哲不仅练就了过人的技术,心态也更加平稳了。“许多人只想赢,却忘了给自己的梦想铺路,甚至连手头的小事都没做好。”在他看来,急于求成的心态是让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陷入迷茫的主要原因。

  相比刚入行时的青涩,今天的赵哲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产业工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自己成长路上走过的弯路凝结成宝贵经验,传授给班组里的青年职工。比如,做好职业规划、加强业务学习等。

  努力由“工”变“匠”

  “抬眼所看是山岩,低头所见是红土。”当别人问起自己的职业,宜春钽铌矿有限公司技术员龚强总会这样来上一段工作场景的描述。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龚强的单位地处深山。夏天晒、冬天冷,一场室外作业下来,或是晒得黝黑,或是冻得发僵。

  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10年前刚参加工作的龚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仅如此,工作上的发展也曾让他迷茫。跑矿场、修设备、赶项目,在公司的头两年,龚强每天忙忙碌碌,却感觉自己依然碌碌无为。身为基层员工,龚强的薪水也不高。看见身边的同事因为经济原因先后离职,加上家人也时时询问工作的发展前景,龚强有些动摇了。

  回想那时的自己,龚强感慨颇多。他庆幸自己顶住多重压力,及时调整心态。“基本功”没打好,又怎能因为工资和工作环境问题而叫苦呢?查书籍、修设备、观生产,这三项工作构成了龚强的工作日常。靠着扎实的业务能力,龚强终于可以大展拳脚,承担了众多科研项目,为公司提高矿物开采效率和矿产品生产效率作出不少贡献。

  现在的龚强越来越自信。“有些人对工人的认知还停留在抡铁锤、扛沙袋,单纯出卖劳动力的传统印象里”。在龚强看来,每个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只要肯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岗位实践,“工”终将会成为“匠”。

  ●答疑解惑

  放弃很容易,坚持却难能可贵。查晓嘉的故事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从业经历。2005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中铁九桥成为一名电焊工。狭窄的作业空间、闷热的焊接环境……让我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我看到我的师傅王中美焊出来的焊缝跟鱼鳞的形状一样,特别美,我特别崇拜,便选择坚持了下来,购买了焊接新工艺等方面的书籍,专心自学,并不断找机会练习。正是这份坚持,让我找到了工作价值所在,我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逐渐成长为江西省劳动模范、“赣鄱工匠”。

  赵哲的困惑与焦虑其实也是大多数人有的。很多时候,我们一味地想着输赢,想着晋升,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当我们学会沉淀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那些所谓的困惑便不复存在。

  生逢伟大的时代,包括龚强在内的一线产业工人无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现在,国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视一线产业工人,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提高我们的福利待遇,着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只要立足岗位,苦练技能,我们一线产业工人就有发光出彩的机会!

  江西省劳动模范、中铁九桥电焊高级技师 刘 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文体
   第12版:产经
数字赋能文旅新生活
古村冬韵
青年产业工人:匠心逐梦砺青春
“三有”协商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