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节能晶和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晶和科技”)与中景园生态建设公司产生了合同纠纷,双方无法达成和解。为此,晶和科技法务负责人占先生向南昌高新区人民法院“吹哨”,提出了相关诉求。法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企业详细了解情况,并移送到该区工商联进行行业调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配合下,最终用时35天调解成功,这为晶和科技解决了一件大事。“贴心的上门服务,大大提升了我们企业的获得感。”晶和科技法务负责人占先生表示。
去年以来,高新区人民法院创新为企服务,深化“企业吹哨,法院报到”工作机制,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统计,高新区人民法院先后走访企业40家,并设立营商环境服务通道,公布了21部“诉事速办”工作手机号码,累计接听涉企来电5375次,解决问题1892个。
不仅如此,高新区人民法院还设立“企业服务站”,搭建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中心、高新微法院、12368服务热线,形成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诉讼服务水平。
为了加大对涉企纠纷“诉前调书”“诉前调确”的保障力度和司法确认力度,高新区人民法院还设立工商联驻法院工作室,联合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会、劳动监察部门等行业性调解组织,深度参与涉企纠纷多元化调解。
去年以来,高新区人民法院累计为企业网上电子送达法律文书11560件次、网上立案2061件、网上开庭862件,诉前化解126件,切实减轻企业诉讼成本。
此外,该院还与南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并挂牌设立巡回审判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保护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前不久,晶华宝岛眼镜公司与江西宝岛眼镜公司产生了商标侵权纠纷。企业向高新区人民法院“吹哨”,寻求解决途径。该院了解此事后,迅速启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仅用13天便成功化解了纠纷,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按要求履行完毕。“家门口就解决了纠纷,又快又及时,解决了公司的心头事。”晶华宝岛眼镜公司负责人刘先生为此点赞。
这样优质的“哨声”服务不仅体现在保护企业创新技术方面,还体现在兑现企业胜诉权益方面。
近期,筑地公司与某房地产公司发生合同纠纷,虽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因数额巨大,筑地公司仍担心胜诉权益难以兑现。高新区人民法院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协调,终于为筑地公司全额执行到位工程款3363万元,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确保了企业正常运转。该公司负责人熊先生表示:“高新区人民法院高效办事,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据统计,去年该区办结涉企执行案件1197件,为企业执行到位金额3.56亿元。(叶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