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在吉安市青原区的群山中,天玉镇地福安普通建筑用石英砂岩矿(下称地福安岩矿)因常年露天开采形成了高陡边坡,多处出现滑塌现象,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令人忧心忡忡。对此,有关部门多次督办要求其限期开展生态修复,该矿山却置之不理。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裸露矿山存隐患 群众胆寒
进入4月份以来,吉安市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预警,提醒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这个预警引起了当地一些居民和游客的不安。原来,在距离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景区青原山2.5公里的道路上,地福安岩矿因露天开采未按要求进行生态修复,形成了裸露的高陡边坡。
4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岭上村境内的地福安岩矿调查。放眼望去,岩矿犹如一道生态疮疤嵌入在群山之中,矿区设在进山公路一旁,进出矿山有两条道路,一条被大型铲车封堵,另一条被轿车横在路中间。记者步行进入矿区,该矿已经停产,高陡边坡下方的水土流失严重,时有树木、石头从山上滑落滚入生产区,雨水冲击形成的多个矿坑积水成患,严重损害周边生态环境。
吉安市青原山实验林场芭茅坑护林站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该矿区,但凡遇到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天气,心里七上八下,盼望该矿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而熟悉自然灾害应急避险常识的游客张先生一行人则表示,他们经常来青原山、西华山旅行,需要途经该矿区,从现场来看,矿区生活区设置在高陡边坡的正下方,村庄与矿区直线距离仅100多米,一旦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修复“卡壳” 督办函成空文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11月27日,青原区政府专门召开会议,明确地福安岩矿未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导致矿区形成高陡边坡,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必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修复矿山生态环境。而后,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在制定《矿区外围边坡生态治理设计》方案时也表明,地福安岩矿多处出现滑塌现象,给安全生产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对此,该矿安全生产负责人辛映娇表示,由于该矿采矿许可证已于去年12月到期,该矿随即进入注销关闭程序,同时拟定了《闭坑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决定投入1000多万元对采坑采用“废弃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平整+覆土+栽种油茶复绿”,边坡采用“分级削坡+坡脚蓄坡+挂网高次团粒喷播复绿+截排水沟”等措施完成生态修复。
然而此时,该矿主要负责人戴先生与股东尹先生发生分歧,尹先生不愿承担千万元生态修复费用,遂以账目没理清、要提前退股清算为由,找人用铲车、轿车封堵了矿区通道。为此,该矿多次拨打110报警,但公安部门称,这是股东之间的经济纠纷未予制止。
至此,该矿通道被堵近半年,生态修复工作“卡壳”至今。
这可急坏了吉安市自然资源局青原分局。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15日,该局向地福安岩矿下发《督办函》,经现场检查,该矿修复工作严重滞后,明确要求该矿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闭坑修复工作。2月23日,该局再次发出书面《督办函》,明确要求该矿在5月30日之前完成矿山生态修复的整改工作,逾期不治理将给予处罚。在发函的基础上,该局工作人员多次前往现场督导,但未产生任何实际作用。
不得以个人纠纷妨害公共利益
受访时,吉安市自然资源局青原分局副局长甘凯伦表示,如果矿山股东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化解,有望如期完成生态修复工作。青原区天玉镇人大主席刘尚文则表示,根据矿闭坑生态修复方案,该矿要在7月前完成生态修复,7月之后天气炎热,种草种树成活率不高。现在,该矿股东之间以“有经济纠纷”为由,拒不配合生态修复,尹先生也拒绝挪移封堵通道的车辆。再拖下去,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完成生态修复。
“戴先生没经过我的同意,私下制定闭矿生态修复方案,我才拿车子拦路的。如果这是违法的,公安早找我麻烦了。”尹先生回复记者,他堵自己公司的通道不违法。
对此,江西省委政法委案件评查专家、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颜三忠提出了异议。他分析,矿山和矿山用地均属于国家的自然资源和资产,矿山企业为使用主体,依法应当承担矿区生态修复责任,股东之间内部纠纷不得影响矿山企业的环境修复责任。颜三忠指出,行政法规定的义务往往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强制性和优先性。矿山企业股东之间的内部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能凌驾于行政法和公共利益之上,更不能以民事纠纷为由拒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法定义务。
颜三忠还称,依据《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采矿权人逾期不治理,经催告仍不治理或者治理仍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保部门组织治理,恢复治理费用由采矿权人全额承担。如果有关部门迟迟未依法正确履行监管职责,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人民检察院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记者手记
莫把安全隐患当儿戏
只因股东之间“闹别扭”,矿山生态修复通道被人为堵死近半年,着实令人费解。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相关部门竟以“经济纠纷不便介入”为托词,放任矿企生态修复无限期延后,任由灾害隐患肆意蔓延,岂不是视公共利益为草芥,把安全隐患当儿戏?
这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背道而驰。日前,省委省政府连夜召开省安委会会议,要求全省立即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全覆盖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直面问题、化解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青原区乃至吉安市有关部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排除万难、主动作为,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