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勿让“流量密码”沦为“避雷标签”

  易永艳

  翠绿的竹筒外面贴着城市标签,里面装满清爽的奶茶,雪白绵密的奶油雪顶上,撒点坚果碎……最近,竹筒奶茶作为奶茶界的新秀,占领了许多城市的街头,成为不少人旅游打卡的标配。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奶茶店使用霉变竹筒、回收竹筒装奶茶,引发广泛讨论。

  作为餐饮行业深度内卷的赛道之一,很多奶茶品牌在口味的多元深度挖掘以后,转而在容器、造型上做文章。最近爆火的竹筒奶茶自带古风情调,将竹子这一常见传统文化符号与奶茶文化结合,抓住了“国潮”这一流量密码,不仅是对东方美学的创意表达,也是一次积极有益的创新。

  然而,竹筒奶茶上市之初,就有不少网友吐槽其用料低廉、口味难喝、价格高,“30元的竹筒奶茶是智商税吗”等相关话题也曾登上热搜。最近曝出的竹筒反复使用、清洁不到位等问题更是引发了网友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商家如此毫无底线的低水平竞争,消耗的是消费者的信任,“网红产品”沦为“避雷标签”也只是时间问题。

  避免“竹筒”打水一场空,还需要奶茶店从品质上下功夫,规范其生产、制作流程,才能摆脱粗糙、廉价的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形成口碑效应,维持竹筒奶茶的热度,让潮流变顶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教育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资讯
   第12版:财贸
吉安一岩矿修复“卡壳”引担忧
党报帮你办
勿让“流量密码”沦为“避雷标签”
进社区访民情 慰问困难群众
余干水域监管将用上智慧“大脑”
开展卫生督查 生活环境提升
水清地绿 “泽”被民生
修通宽阔道路 方便百姓出行
引入新兴技术 助力水稻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