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源区打造社区“10分钟健身圈”——

家门口,“动”起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进文

  最近,功能齐全的迎凤体育公园在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跃进村投入使用。“这里原本是一块闲置地,现在打造成体育公园,不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步道等,还增添了许多健身器材,人气可旺了。”60岁村民刘娟说。

  安源区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造社区居民“10分钟健身圈”。

  “改”出体育公园

  刘娟平时喜欢打乒乓球,但以前打场球要到处找场地,很不方便。“迎凤体育公园建成后,我们随时可以去打球。”刘娟说,这两年,周围运动场地和器械多了起来,身边参与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迎凤体育公园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片闲置地,垃圾遍地,杂乱无章,经过一年时间的改造,如今变为一座设施齐全的体育公园。据了解,迎凤体育公园规划面积80余亩,总体划分为出入口区、有氧漫步区、球类场地、健身器材区域、登山步道五大区域。体育公园毗邻居民住宅区,辐射周边30万居民。“这里举办过广场舞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儿童节活动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文体活动需求。”安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拆”出体育广场

  今年66岁的谭新林是安源镇老正街社区居民,如今他在家门口就能看精彩的足球赛。原来,他家门前不远处就是新修建的体育广场,不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一个五人制足球场。他还被聘为足球场管理员。

  谭新林介绍,足球场是去年年初打造的,他是义务管理员,每日8时准时到足球场开门,22时打扫卫生,然后熄灯关门。“政府把足球场建在家门口,下足了‘真功夫’。”安源镇党委书记杨开闻指着足球场介绍,这里曾是安源煤矿上世纪60年代建的老房子,房屋破败空置多年。经过多方走访调查,镇里决定把老房子拆除改造成体育广场,得到居民一致同意。“共拆除破败房屋7栋,面积达1500平方米。改建后不仅环境美了、运动场地宽了,人气也更足了。”杨开闻说。

  “慧”出健康生活

  在安源区城郊恒龙智慧体育公园,十余个山丘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樟树、松树、杉树等枝繁叶茂,到处郁郁葱葱。“公园应用了多项高科技设备,现代范十足,让人大开眼界。”市民陈美洁介绍,这里不仅环境好,还有智慧赋能。公园步道入口处设有智能感应设备,与公园门口的显示屏关联,前来健身的市民只要拿出手机扫码注册,在智慧步道上运动,个人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数据就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在智慧步道上运动,能第一时间掌握运动数据,还可以知道自己在健身人群中的排名。”市民刘宇强告诉记者,以往健身只是打打球、跑跑步,现在通过这些高科技系统得知健身场地空气质量、人流量状况,很新鲜,也很实用。

  “去年全区投入200多万元补短板,提升全民健身品质,全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为100%,村、社区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为99.6%,区里的2个体育新项目也即将投入使用。”安源区相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资讯
跨越赣黔的寻觅 接力九十载的团聚
让鄱阳湖成为白鹤永远的家园
家门口,“动”起来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