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
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大学生在投身新时代火热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今年暑假期间,我省组织开展了“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3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专栏,全面反映各高校大学生前往各设区市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安全教育、志愿服务、专项调研等实践活动,生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牢记嘱托学思想、挺膺担当建新功”的青春风采。
“让我们做文明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文明行为的践行者、文明形象的维护者。”“打竹板,呱呱响,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讲。”……8月7日,在赣州市章贡区营角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生动的理论宣讲活动在此举行,大学生温倩如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讲;大学生肖皓轩、王敏琼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快板的形式说唱给群众听,青春洋溢的宣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这些大学生宣讲的形式新颖,将党的理论通俗易懂地传达给我们,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只要跟党走,未来就会更美好。”营角上社区锦路苑小区居民林芳说。
温倩如就读于赣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今年7月,她响应“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来到营角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暑期志愿服务,平时除了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志愿服务外,还深入当地家庭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社区60多岁的万阿姨,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温倩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将党的最新惠民政策宣讲给万阿姨听,帮助她完成电子社保卡申领,向她宣传防诈骗小知识。
肖皓轩是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作为赣州本地人,他从小就接触赣州快板等传统艺术。7月初,他积极投身“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基层历练。通过与群众、基层组织接触后,他认识到要更好地将党的理论传递给更多的群众,好办法就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创作出《快板一声响 党的二十大精神记心间》作品,与赣南科技学院学生王敏琼合作说唱。快板词简明易懂,紧贴群众生活实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通过在基层的实践,让我深刻领会了党的创新理论,我将继续努力,将党的好政策和好声音传递给更多的群众。”肖皓轩说。
营角上社区党委书记肖祥瑛告诉记者,如今,温倩如、肖皓轩、王敏琼三名大学生每周都会在社区进行一次理论宣讲,受众达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连日来,章贡区积极落实“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共有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接这一行动,对接引入216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场地、资源等方面保障。同时,结合大学生所长,安排医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健康知识普及,鼓励文学专业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引导思政专业大学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学生志愿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目前,该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达1400人次,惠及群众超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