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永艳
1992年出生的张雪楠,是听着祖辈们用心耕耘三尺讲台的故事长大的。大学毕业后,张雪楠也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
从曾祖辈算起,张雪楠一家四代迄今走出24位教师。在教育土壤上代代耕耘的这一教师世家,见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
筚路蓝缕 点亮乡村教育
张雪楠的外曾祖父占天权,是弋阳县有名的基础教育开拓者之一。1923年,占天权考入厦门大学,立志教育救国,返回家乡后创办了弋阳第一所中学——圭峰中学(方志敏中学的前身),并筹办高中部。那个年代,上课的桌子是用木板叠起来的,学生自带板凳来上课,教师的工资是农民挑来的几担米,占天权常常拿出家产进行补贴。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在扫盲运动中,占天权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编山歌、画大字报教农民识字,帮助不少农民摘掉了“睁眼瞎”的帽子。
1964年,从小跟着父亲占天权走村串户的占道林,也选择了教师职业。
没有教辅,也没有资料,占道林靠着一盏煤油灯备课到深夜;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多元,养活一家五口捉襟见肘,还常常拿出一部分钱资助困难学生。“这些孩子,是我们共同的未来,能帮我就尽量帮帮他们。”他说。
1999年,占道林退休了。35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多次获评各级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奖励力度,营造的好环境让教书人更有了底气和信心。”占道林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当老师。”
接力传承 风起扬帆气象新
“我就应该当老师,没有想过别的行业。”高中毕业后,张雪楠的母亲占运雪填报志愿时,全部选择师范院校。1990年,从上饶师范学院毕业后,占运雪如愿成为圭峰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
20世纪90年代,不少人在追问:何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所有适龄儿童走进学校?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成为占运雪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开学,占运雪的学生中,都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辍学打工。占运雪内心着急,三番五次上门与家长沟通。“让孩子先把初中读完再做决定,钱不够我可以借!”在占运雪的努力下,不少孩子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2004年,国家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占运雪的班上,60%的孩子享受到这一补贴。“没有学生再因为生活困难而辍学,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她说。
让占运雪感觉发展变化的还有教师的工作条件和教学环境。刚上班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是很多老师的真实写照。教室没有风扇、电灯昏暗,墙皮一碰就掉。到了21世纪初,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多媒体室成了很多学校的标配。“现在的学校就像花园一样漂亮。”教师的待遇也有了质的飞跃。占运雪的月工资从刚入职的90多元提升到如今的6000多元。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教师的成就感更足,职业幸福感更强。占运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创造性地提出“数学联系生活”法,让不少学生爱上数学。她的学生中,上百人在数学竞赛中荣获省级、国家级大奖。2009年,占运雪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初心不忘 立德树人育才
2019年秋,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张雪楠到江西省医药学校任教。在这所医药类职业学校,张雪楠面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和父辈们截然不同。
“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基本没有考上高中的,文化课比较弱。”张雪楠坦言,“这些学生没考上高中,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没有路可走了,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以后动手实践能力会更强,也有机会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朝着这一目标,张雪楠作为一名承担语文教学的基础课教师,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们作示范,探索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医药专业结合的路径,引导学生成长成才。2020年、2021年,张雪楠两次荣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在张雪楠就职的江西省医药学校,农村户口的学生可享受学费全免政策,农村孩子不再因学费而失去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张雪楠在课堂上宣布这一消息时,学生们备受鼓舞。
第39个教师节来了,占道林挨个给女儿占运雪和外孙女张雪楠打电话嘱咐:“三尺讲台虽小,但你们肩负的是祖国的未来。你们也要像学生一样勤于学习、不断进步,继续当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