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文 陈颖舒
“太赞了,今年8月1日起,全国退役军人持优待证在南昌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免费游览景区,欢迎大家来英雄城南昌。”退役军人谭建国开心地在群里向战友们分享这一消息。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诞生地,近年来,南昌市坚持树牢“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理念,持续优化完善“尊崇工作法”,不断丰富拓展双拥新内涵,打造了多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双拥工作特色品牌,得到了军人军属、广大退役军人的纷纷点赞。
擦亮双拥工作品牌
从军报国得尊崇,解甲归田受尊重。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氛围,到心贴心、面对面的一站式服务,再到高标准打造四级服务保障体系……这里创下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殊荣,擦亮了“天下英雄城”品牌。
近年来,南昌市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双拥工作体系,在全市共建立2188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让退役军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退役安置、就业创业、医疗救助等服务事项。
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前不久,南昌市出台的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引起广泛关注。张聪曾在部队服役12年,退役军人优待证一直保存在家里。自从南昌市出台了优待举措后,他每天都将它带在身上,除了出行便利,他还感受到了无比的尊崇。
双拥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还要引入新经济组织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此,南昌市认真做好社会化拥军工作,开展“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行动、“千企门店共拥军”活动,签约拥军企业(门店)2811家,出台优待清单目录和优惠措施7000余条,拥军优待举措涉及就业培训、教育文旅、医疗健康、法务金融、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建材商贸等多个行业。
据了解,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精心指导下,南昌市作为“尊崇工作法”的首发地、试验田,在实践过程中对“尊崇工作法”内涵深化拓展,实现了从“七个一”到“七延伸”到“七精准”再到“尊崇服务年”的优化完善、提档升级,引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踊跃投身拥军工作。同时,因地制宜高标准打造了拥军公园、拥军文化长廊、拥军菜园等双拥阵地,营造浓厚双拥文化氛围。
汇聚双拥暖心力量
“南昌高新区的服务专干为我上门讲解贴息贷款和优惠政策,让我对创业有了十足的底气。”范利兵是退役后返乡创业的辖区青年,遇到资金短缺的困难。
类似问题的解决,靠的是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加大帮扶力度。近年来,南昌市多部门联合,持续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开展“千企万岗”就业提升活动,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帮助5600余名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就业;为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提供创业贷款逾7000万元;成立9个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孵化74家退役军人小微企业。
“我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家庭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多亏了政府帮扶,才能承担得起后续的复查和治疗费用。”退役老兵王伙根(化名)感激地说。近年来,南昌市在临时救助、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成立南昌市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公益基金,开展“情暖老兵·爱在洪城”捐赠活动,筹集善款,汇聚关心关爱社会力量。
此外,南昌市还成立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站,建立军地共建拥军法庭,开通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室),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1500余人(次)。
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八一大桥、八一小学、八一中学、八一礼堂、八一公园、八一体育场……“八一”,对英雄城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更是这座城市96年来代代相传的革命薪火。
南昌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五一”“七一”“八一”等节日常态化开展八一广场升旗仪式,推出“八一”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创建红军小学、拥军小学,在中小学试点建立少年军校,设立八一讲堂2188个,依托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方志敏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国防教育。
南昌市老兵宣讲团是该市国防教育的新探索。老红军后代罗合毅、救人英雄许诺、创业退役士兵喻立猷……这些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们都是南昌市老兵宣讲团中的一员。
近年来,老兵宣讲团的足迹遍布全市多个中小学、社区、企业和机关。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结合亲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只要还能讲得动,我就会一直讲下去。”老兵罗合毅动情地说。
在南昌,各级党委政府忠诚践行职责使命,始终怀着一颗为兵服务的真心,千方百计为驻昌部队、军人军属、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画好尊崇强军同心圆。驻昌部队官兵始终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圆满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