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米欧/文 钟兴旺/图
前不久,“翰墨归故里——当代国画大师黄秋园作品展”在南昌县博物馆新馆开展,展出黄秋园先生49件代表性画作,这也是该馆开馆的首展。
黄秋园(1914—1979),南昌县黄马乡人,名明琦,字秋园,江西著名画家,画坛“江西十老”之首。在江西近现代画坛,黄秋园可以说是极少数能够“出省”的画家之一;也就是说,他是江西真正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画家。回首当初,黄秋园在我省美术界基本上属于“非主流”,知名度低。美术评论家孙克撰文时用了两句定义:一句是“黄秋园先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中国画家”,另一句是“他始终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画家”。
黄秋园去世后在全国美术界曾引发关注和讨论。李小山在《江苏画刊》发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开头就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引起中国画坛诸位大家的不满。而此时,黄秋园出人意料地从古典中走出来一种中国画路数,无疑对此文观点具有极强的反驳力。当然,黄秋园中国画创作之路引发美术界极大关注的一件大事,无疑是1986年黄秋园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李可染当时曾专门写了一段题跋大加肯定:“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这段题跋的复制件,也挂在这次展览靠近前言的位置,让人再次回味艺术大家的惺惺相惜。
笔者认同孙克在1986年撰文对黄秋园的评价:“秋园先生广泛地吸取了古人的长处,学古而不泥古,没有宗派门户之限。我们在他的画里能发现唐人的古朴、宋人的繁丽、文人画的洒脱。无论郭熙、范宽,还是八大、石溪、石涛诸家的技法,都汇于笔底。”
“唐人的古朴、宋人的繁丽、文人画的洒脱”,这是对黄秋园深入古典的一种高度肯定。相信看过黄秋园许多拟古之作的人,会有相同的感触。这批展出的黄秋园真迹,体现了画家全面深入古典的超凡能力,也是他独守己见、不走寻常路的结果。
黄秋园在去世的前两年,仍然醉心于宋画的范式创作。今年10月8日晚,在苏富比香港秋季拍卖会上,黄秋园一件于1977年创作的《仿宋人画意图》以69.85万港元成交。这件作品的诗堂“势壮雄强”4个大字由薛永年题写,小字注释为“峰峦浑厚,真大家神品也”。由此可见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对黄秋园作品的真心喜爱之情。
江西现当代画家的画作在苏富比上拍的极少。在字画收藏市场较为低迷的当下,黄秋园作品仍然受到藏家的追捧,也可见其作品的魅力。(配图为“翰墨归故里——当代国画大师黄秋园作品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