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宜春市富硒产业区域性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工作推进会在奉新召开,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交流项目实施经验,进一步实施好富硒产业区域性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宜春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不断壮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该局锚定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目标,针对全市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弱、市场竞争力差等“短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农业产业一线找原因、觅良策,全方位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宜春立足资源禀赋,做好以“富硒”为引领的“土特产”文章,聚焦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短板,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万”工程,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切实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努力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让龙头昂起来、产业旺起来。
从“外引”上发力,壮大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是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宜春市大力实施“头雁引航 雏鹰振飞”行动,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紧盯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重点聚焦富硒大米、富硒竹笋、富硒禽蛋、富硒果蔬等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落户宜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市县+部门+小分队”协同作战的方式,瞄准头部企业开展靶向招商,聚集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立足产业园区开展以商招商,因地制宜招商,量身定制选企,促成大企业、大项目签约落户。目前,全市新签约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签约金额34.53亿元。
从“内培”上发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全市各地重点支持在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上加大投资,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今年以来,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9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1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9家,其中超10亿元“头雁”企业6家;新增生产加工线106条、冷藏保鲜冷链设施317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95家,农业产业化活力迸发。
从“延链”上发力,推动产业兴旺。宜春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聚焦生产端、加工端、市场端和服务端,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将绿色食品(富硒)产业链列入全市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千方百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链,加强产业园规划指导和项目建设服务,启动建设上高、丰城富硒禽蛋产业园,宜丰、铜鼓富硒竹笋产业园,袁州富硒食品加工产业园等。目前,全市新增生产加工线112条,新建或改扩建冷藏保鲜冷链设施317个。宜春着力畅通产销渠道,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9.88亿元。
宜春全力打造“宜春宜品”富硒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N”品牌体系,以“母子”品牌形式,统分结合建立全域化、全品类、全产业链“产品矩阵”。全市各地举办富硒美食嘉年华、油菜(富硒)丰收节、辣椒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农民丰收节活动,一起庆丰收,聚力促消费,让农业农村活跃起来。目前,铜鼓县被认定为中国黄精之乡,靖安香菇、靖安黑木耳、丰城麻鸭、宜丰蜂蜜、铜鼓青钱柳茶、铜鼓黄精等6个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2个品牌获得“赣鄱正品”品牌认证。
为建设农业强市,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做好结合文章,在做大基地、做实园区、做强龙头、做精加工、做响品牌上发力,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多业态打造、多要素发力、多主体培育、多利益联结思路,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促进产业链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打造宜春现代农业“新赛道”,为建设农业强省作出宜春贡献。(邹强强 彭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