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满盈映山色
□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歆
铺开画卷、架好手机、调整镜头、提笔泼墨,万安县高陂镇田北农民画村的罗晓青开始了自己的创作。51岁的他可以熟练地运用剪辑软件,数日工夫,一幅山水画跃然纸上,作画过程也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同步呈现。
十几年前,创业失败的罗晓青回到家乡田北村,拜万安县的国画家梁西江为师,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之旅。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万安民间绘画历史悠久、蔚然成风,当地有许多像他一样的绘画爱好者,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以画交友。
“如果能有座‘画家村’,让大家聚在一块儿创作、交流,该多好!”2013年,罗晓青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万安县立足于县内农民画基础深厚、人才辈出的优势,选择高陂镇高陂村田北自然村打造集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写生、销售、休闲旅游“六位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
“听说县里要在我们村里打造绘画基地,大家都非常高兴、热烈响应,无偿提供土地建设了9栋小屋作为画家工作室,邀请十几位农民画家来村里创作。”高陂村支部书记郭辉回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画村景区的一期工程就全部完工,开门迎客。
对于画家们而言,风光旖旎的田北村既是艺术栖息的港湾,又能激发起无限的创作灵感。在景区打造过程中,他们纷纷挥动手中的画笔,为村中的墙壁、亭阁、园林绘上色彩丰富、特色鲜明的画作,让生动活泼的意趣浸入画村的每一个角落。
“层层的油菜花田环抱着五彩斑斓的村庄,让人流连忘返。”田北画村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吴阿金介绍,这些年来,景区的游客量逐年递增,最高时超过26万人。而他们也结合各类重大节日,举办了农民丰收节、我和我的祖国红歌会、动漫表演、抖音大赛等活动。2014年至2019年间,田北村先后四次举办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吸引全国各地喜爱农民画的游客纷至沓来。
田北村出名了,中国传媒大学、南昌大学等25所高等院校把这里作为写生基地,学生们吃住在群众家里,一来就是半个月。景区管委会与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签约,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劳动实践、绘画体验等研学活动,让群众充分参与到研学课程体系中来,共同受益。
“我们几家人一起开农家乐,做研学接待,一天能赚四五百元!”村民刘建英给我们算起了账,研学接待、向游客出售土特产、担任景区保洁员、土地流转……现在,她的年收入超过6万元,条件改善了,家里建起了两层小楼。据景区统计,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景区营收56万余元。
“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这是我们画村的特色。”罗晓青告诉记者,以前农闲时,一些村民手里没了活,就想打牌。这些年在画家们的带领下,许多人开始拿起画笔,学习绘画。“我教他们在石头上作画,一些作品被来访的游客买走了,价格不低呢。”景区管委会还派专人去四川学习竹编技艺,回来后组织村中妇女融入本土元素进行创作。一件件“画村出品”的竹灯笼、旗袍、油纸伞,给来到田北农民画村的人们留下一份独特的记忆。
如今的田北农民画村,艺术已经融入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悄然改变着这座小巧而精美的村庄。村庄先后被评为“中国农民画之乡”“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而更多更新的体验式旅游业态,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中。
“画意满盈映山色,云水间显灵犀真”,在被艺术点亮的这条乡村振兴之路上,田北农民画村的收获富足而丰饶。
重返大地的怀抱
□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
青绿山水间,稻田渐黄时。立冬后的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俨然一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从田野到茶园,从旧屋到场院,一件件当代艺术作品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2021年,“艺术在浮梁”在寒溪村成功举办,展出了26位国内外艺术家的22件作品:坐落于茶田环绕的山坡最高处的装置艺术《大地之灯》,被茶树簇拥、色彩缤纷的装置艺术《对饮》……今年,在保留部分既有人气作品的基础上,“艺术在浮梁2023”以“重返青和绿”为主题,进一步拓展全域性布局,开辟浯溪口水坝公园新展区,通过作品的实施点位、观览路线的规划,将村中的各种景致、场所、资源连接起来,让艺术观览与乡村风情融合一体。
“家里的空置老房,我们平时没有精力维护。后来,艺术家Tango听说我是浙江移民后代,而且会酿浙江传统黄酒,就提出将空置老房打造成具有移民文化气息的酒馆。”11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泉有米酒酒馆,看到村民王泉有正在邀请游客品尝他自酿的黄酒。而室内墙体上一幅幅与酒有关且蕴含生活哲理的漫画,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观看。王泉有介绍,一些游客来酒馆后,会拍照上传网络,现在的泉有米酒酒馆成了网红酒馆,黄酒的销量也提高了。
“我们举办‘艺术在浮梁2023’活动,就是要以‘山青水绿、瓷青茶绿’为主题,打造浮梁文化旅游生态艺术名片,讲好‘瓷茶里 时光外’的浮梁故事,让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的艺术作品成为属于本地的、长久的文化新财富。”浮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艺术在浮梁2023”共吸引了来自中国、芬兰、意大利、美国、奥地利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利用寒溪村的闲置民房、废弃仓库、荒废空地、茶山和浯溪口水坝公园的自然条件,创作了60多件室内外艺术作品。
“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个来自河北的瓷茶制作体验团,一天赚了四五千元。现在自家产的茶叶,在家门口卖,跳开中间商,明前茶的价格比原来翻了一倍……”41岁的徐荣斌,原先在景德镇开了一家陶艺工作室。后来,他发现“艺术在浮梁”给家乡带来的人气越来越旺,便回村将自家老屋改造成民宿,同时依托父母的茶山和自己的制瓷手艺,开发采制茶和手工制瓷体验项目,在家门口自产自销茶叶和陶瓷茶具等产品。
像徐荣斌这样回乡创业的,还有许多。11月6日中午,村民孙大爷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干货店、餐饮店和茶舍忙碌着。孙大爷的孙子孙启鹏一边为游客泡茶,一边为游客讲解浮梁的茶文化。“在家门口创业,没有房租,茶叶是自家的,营业收入也比较可观。”目前,孙启鹏一边“充电”学习浮梁和景德镇的人文旅游知识,一边筹划开办“艺术在浮梁”咖啡馆和茶园主题餐厅。
“‘艺术在浮梁’活动,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激发了村民们的爱乡之情,坚定了大家对乡土文化的自信。” 健谈的王泉有告诉记者,在寒溪村,长期活跃着一支由20多名村民组成的农民艺术解说员队伍。他们依托这些艺术作品,向国内外的游客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推介美丽的家乡。
“这件作品利用本地木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搭桥为梯,连梯为台,与茶园、蓝天融为一体,可以带给您贴近自然的亲密感。大家可以爬上平台好好体验。”记者见到徐盛水时,他正在为游客介绍沈烈毅的作品《离地三尺》,并不时应邀为游客拍照。徐盛水的热情服务,收获了不少掌声。来自上海的游客刘佳说:“在这里,我见到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壤,见到了心目中美丽家园的模样,而且首次见到了朴实可爱的农民艺术解说员,浮梁之旅收获满满。”
“‘青和绿’里,写着浮梁的历史与未来。用艺术的讲述、行旅的接触、文化的交融,为人们重新审视浮梁,创造一个行为闭环,也带来新的可能。”如“艺术在浮梁”总策划人、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孙倩所言,大地一如既往给予馈赠和滋养,让乡村不再只是艺术书写或表现的对象,而更多成为承载艺术自然生长的场域和目的本身,艺术和人们“重返青和绿”,会给乡村带来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机遇。
山水为骨 勾勒乡村
□ 吕富来
沱川乡,位于婺源县最北边陲,与安徽接壤,乡域面积85.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8%,下辖河东、河西、理坑、小沱4个行政村和溪源社区,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乡”。然而,就是这个山间小乡,与全国700多所美术院校(画室)合作,发展规模以上写生基地3家,写生驿站床位3000多个,年接待写生游客5万多人,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写生之乡”。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又是采风、写生好时节,走进婺源沱川乡,群山叠嶂、溪流潺潺、层林尽染,一行行背着画架的年轻人,穿梭于街巷阡陌……
20多年前,以跑客运谋生的理坑村民余一甲,在婺源县城载到一批去乡下写生的湖北美院师生,他把客人带到了家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理坑村有242栋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绵延千年的青山绿水、古色古香的水乡小镇、韵味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皆可取景入画。客人当即被深深吸引,一住就是十多天。当时,湖北美院教授、水彩画家刘寿祥向余一甲建议:“你在这里建个写生基地,我们每年都会带学生来。”2001年,余一甲创办的“余地主写生基地”正式挂牌。如今,包括全国八大美院在内的近200所美术学院在“余地主写生基地”挂牌,把沱川乡作为常年写生基地。烟台大学教授王永国说,他连续十几年带学生写生,走遍了全国,像余一甲创办的规模这么大、影响这么广的写生基地,还没有第二家。
“忽如一夜春风来”,画板上的水墨开始从理坑慢慢外溢。
受“余地主写生基地”启发,河西村争取上级资金,改造村集体老电影院,建设写生驿站等,打造“茶叶生产+学生实习+茶叶研究”产学研基地,开辟了集写生创作、展示拍卖、乡村文艺和农俗表演于一体的新型活动场所。河西村委会篁村有栋500余年的古宅,被客商余红雨打造成了一栋高端民宿。“走过太多的地方,还是‘梦里老家’好。”余红雨感慨。
河东村引进投资,建设了“正蹊堂”“麻椒”线下体验店,发展“手绘鞋”产业,成了写生游客的休闲娱乐好去处。从头到尾步行10分钟的鄣村街聚合了“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丰富的业态满足了年轻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小乡村成了“大学城”,一派青春气息。如今,河东村写生产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建立写生基地,疏浚了写生产业的“条与链”,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源与流。
创新开展“大学生写生艺术节”,让“写生之乡·画里沱川”旅游品牌飞入更多寻常人家;摸排乡域闲置资源,对接客商发展特色民宿,涌现了半乡居、雨林山居、晚闻堂等22栋古宅民宿、精品民宿;争取古村落保护资金,对古建进行维修改造,修旧如旧,保留村落原始面貌和历史文化韵味;因地制宜发展香榧种植,冷水塘鱼养殖产业……
受益于写生产业发展,2022年,沱川乡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00万元,各行政村均超20万元,其中理坑村突破100万元。
家乡景美了,人气旺了,大批青年开始返乡创业。如今,沱川乡有大小宾馆、农家乐70多家;街头巷尾美术用品、特产、酒吧、烧烤、奶茶、网咖等商铺100多家。
下一步,沱川乡在打造老街写生“核心IP”的同时,打算做优以飞凤峡为中心的野趣山水写生板块,以金岗岭、篁村、理坑为中心的古村民居写生板块和以查平坦为中心的乡野田园写生板块,促进艺术街区和写生板块“比翼齐飞”,以一幅幅写生画卷为乡村振兴留下美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