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平:古戏台上绽放新光彩

“省保”坑口戏台
“古戏台讲堂”在接渡镇杨子安古戏台举行
中小学生在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研学
“国保”浒崦戏台
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木雕艺人认真雕刻
乐平·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乐平洪岩水上古戏台

  2021年,乐平古戏台入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10月18日,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嘉宾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参观乐平古戏台之后,古戏台恢弘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受到嘉宾啧啧称赞。今年,在中国非遗馆内精美的乐平古戏台上,上演了100余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彩非遗表演,它是乐平一张亮丽的名片。

  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2019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古戏台之乡,现存明清以来的传统戏台458座,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弘,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是融建筑、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乐平古戏台数量众多、艺术绚丽、风格独特,被建筑专家誉为“中华一绝”和“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遍布乐平乡村各地,更成为赣鄱大地上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古戏台是建筑,更是文化

  乐平古戏台是融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这些戏台是乐平当地百姓的精神家园,是延续宗族血脉关系的文化空间,同时也是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它们被海内外媒体、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乐平古戏台现有458座,其中“国保”戏台1座,“省保”戏台10座。

  乐平古戏台素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乐平传统戏台营造是一项技艺水平高,涵盖内容广的组合劳动,工序复杂,主要包含选址、画图、造料、建造、装饰等内容。采用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建筑结构,木架承重,砖墙围护,穿枋连系,构件辅助,形成受力合理,结构稳固的木构体系。明间歇山式屋顶重檐翘角,风姿峥嵘。木构件露明之处均施以精美雕刻,并敷金施彩,戏台内的壁画、匾额、楹联等,无一不是艺术品。乐平古戏台既有庑殿式建筑的庄重,又寓楼阁式建筑的灵巧,梁枋斗拱层层叠叠,遍布木雕戏文,敷金施彩,极尽豪华;仰天而起、气宇轩昂的山墙,或作马头状、或似祥龙伸腰。硬山式屋顶古朴凝重,歇山式屋顶重檐翘角、挺拔雄健、风姿峥嵘;古色古香的青砖、灰瓦、白粉墙将古今建筑风韵和谐地融于一体。

  加大保护力度 让古戏台“活”起来

  乐平古戏台既是乐平乡村重要的公共建筑,也是乐平注重保护的独特文化。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戏台的保护工作,已列入政府的专项工作予以部署。近几年来,相关部门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近千万元,修复“国保”戏台和“省保”戏台10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汇集各方资金修缮古戏台近20座;乐平市政府也投入几千万元对“国保”浒崦戏台和“省保”车溪戏台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打造。

  乐平市还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投入近500万元,以乐平古戏台文化特色为主题,建设打造了“乐平·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家古戏台博物馆。古戏台博物馆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馆藏2000余张史料图片、300余件实物,并通过声、光、电和全息成像等现代技术,全方位展示乐平古戏台建筑风格、戏剧服饰、民风戏俗、雕刻工艺,完整再现乐平古戏台文化的独有风貌和艺术价值。

  乐平古戏台既是文化历史遗产,同时更是戏剧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老百姓精神生活的特色平台,是一个“活态文物”,逢年过节每村戏台都会演几台戏,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乐平市充分利用赣剧和古戏台文化根基,打造了亚洲最大水上古戏台洪岩水上古戏台,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在洪岩水上古戏台,每日上演的戏剧表演活动,以及古戏台烟火秀,给洪岩景区带来不少活力和人气,带动了景德镇市的旅游经济。

  匠心传承 乐平古建技艺走向全国

  乐平历史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尽奇巧复杂”的能工巧匠。他们以“手艺为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始终秉承着一颗追求完美和创新的“匠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戏台的传世经典。

  乐平市积极开展《乐平市古戏台建造技艺》等相关技艺传承调查摸底,不断规范文物保护设施施工资质审批,激发民间企业、能工巧匠的积极性,着力发掘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手工艺传承人。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已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了乐平市国宝级“非遗”的空白,有2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人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2013年,在贵州省黔南州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瓮安县“瓮水长歌”文化旅游节上,由乐平古建企业承建的双面大戏楼赢得国内外嘉宾的一致赞誉,并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最大戏楼(砖木结构)”称号。

  目前,乐平市有大小各类古建修复公司40余家,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人有48人,拥有“乐平古建商会”和“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两大古建商会,从业人员3万余人,古建修制技艺在全国首屈一指,业务遍布全国各地,每年营业额达40亿元。古戏台营造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后继有人,更成为助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戏台变讲台 理论宣讲入人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戏台也成为乐平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场所。乐平市依托古戏台这一独特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模式,组建“古戏台讲堂”宣讲团,把理论宣讲的现代讲台搬上传统戏台,不断向基层传播新时代主旋律。2019年11月,乐平市“古戏台讲堂”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为了提升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使理论宣讲“讲得敞亮不空洞、演得精彩不枯燥、看得过瘾不乏味”,宣讲团注重通过名师名家讲座、戏班戏迷清唱、乡贤乡亲谈说等方式,将“讲台、舞台、戏台”进行有机融合,以“讲演唱”的形式推动理论宣讲更鲜活,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形式,着力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理论宣讲方式。

  (本版文图由乐平市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赣江新闻
   第07版:萍乡专题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专题
   第12版:抚州观察
   第13版:红谷滩观察
   第14版:资讯
   第15版:产经
   第16版:艺术
乐平:古戏台上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