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网格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 任 为

  “当天中午,天气特别热,我正忙着送餐,抬头时发现一家窗户冒着黑烟。”在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三官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移动网格员刘锋华向笔者讲述不久前处理的一次险情。在送外卖时,刘锋华突然瞧见一户人家冒出火光,他放下手中订单,立即拨打119,报告社区网格员,然后挨家挨户敲门告急。由于处置及时,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上饶市区的街头巷尾,像刘锋华这样的移动网格员有近千名。今年2月,该市印发了《关于深化移动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担任移动网格员的形式参与基层治理。如今,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利用走街串巷的工作便利,扮演着“移动探头”的角色,通过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各类隐患与问题,维护了社区环境的和谐安宁。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当前,城市基层治理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比如,一些社区与居民联系不紧密,组织能力、服务能力与群众期待有差距;一些社区投入网格化管理力量不足,网格效能未有效发挥,工作覆盖存在盲区;等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应当进一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不断探索新方法、形成新经验。

  建设移动网格员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活力、提升了效能。一方面,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破解了专职网格员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局限的难题,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更多矛盾纠纷得以被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此举也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其他户外工作群体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积极参与者与亲身受益者,夯实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础。

  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前沿。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移动网格员本就是生活在社区的老百姓,熟悉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充分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与生活规律,发挥好其在治安巡查、排除隐患、报告突发事件、宣传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与专职网格员不同,移动网格员多为体力劳动者,生活较为辛苦,相关部门应持续强化对他们的保障和激励,做好贴心暖心的后勤服务,让“移动探头”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和力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时代变化,守正创新,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我们一定能让基层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以奋斗姿态接续前行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移动网格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尊重“边界感” 才有获得感
做好寒潮健康防护
不做“躺平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