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文明建设省会有担当

  吴志刚

  辞旧迎新,鄱阳湖国际观鸟周首度升级为“观鸟季”。由“周”到“季”的跃迁,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信,也是南昌都市圈的担当。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赣、抚、信、潦、锦五河尾闾,坐落于鄱阳湖畔,全境水域面积2204平方公里,占全市区域面积的29.78%,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首位。“水城共生,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是南昌独特的城市形态。曾经,数十万只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争食”矛盾不断。为改变这一生态难题,保障候鸟的口粮,南昌市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方法路径,争取到中央财政湿地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沿湖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区、南昌高新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极大缓解了湖区“人鸟争食”的矛盾。人鸟和谐共处的态势下,世界各地爱鸟者纷至沓来,“观鸟经济”呈现可喜态势。

  近年来,南昌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彰显省会担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工作体系更加有力。在市县(区)层面均高规格组建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构建了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二是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责任制, 制定《南昌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范围,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国领先、全省率先推进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将1.09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出台《南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配套制定《南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通知》等方案,“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成为新常态。

  制度保障加上执行到位,南昌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我们注意到,南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九年排名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9%;2022年全面完成1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度任务;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生态文明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走实走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长远坚持,才能实现“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的目标。

  创新不止步,探索不停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南昌绿色发展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具有南昌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5版:视线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2023年度新时代洪城工匠名单公布
南昌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南昌公安机关创新社会治理保平安
“昌通码”3.0版本全新上线
青云谱区组织干部“走出去”学习
进贤“科技小院”新年第一课开讲
生态文明建设省会有担当
新建区构建“1+N”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