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
“以前给电动自行车上牌,要到十几公里外的车管所,来回一趟不容易。现在,在家门口的派出所提交身份证、电动自行车产品合格证等材料后,现场就有民警拍照入档、上牌安装,太方便了。”1月18日,九江市濂溪区居民周先生骑着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乐呵呵地离开了九江市公安局濂溪区分局刘家塘派出所。
走进刘家塘派出所办事大厅,记者看到,综合服务窗口前有不少来办事的群众。窗口旁设置了专人指引岗,警务公开栏上详细展示了业务受理、规范办事的流程和收费标准、监督电话和意见投诉方式。民警正在为来办事的群众介绍如何使用微信小程序预约,提高办事效率。办事大厅外,电子触控宣传屏和电视上,滚动播放着各类案例,让群众在办事之余学习反诈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岁末年初,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逐渐增多,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工作,九江市公安局按照“城乡结合,有点有面”的原则,积极推动综合服务窗口建设,覆盖城市、农村、城郊、景区派出所等,整合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等业务,可为群众办理22类159项基本公安业务,实现“一门一厅”“一网通办”。
九江市公安机关大力推行公安业务异地办理,户口迁移、户籍类证明、新生儿入户等业务都实现了“跨省通办”。同时,在“一窗通办”基础上,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人工+自助服务机+网上政务服务”等立体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