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相册里的春运

——镜头中南昌火车站的发展变迁
1月30日,南昌火车站候车大厅内宽敞明亮,乘客们在此有序候车。
乘客在自助取票机前取票。
乘客凭购票证件轻松进站。
乘客提着年货,开开心心准备上车。
完善的配套,让乘客在候车过程中得到休闲放松。
一名乘客闹中取静,等车的过程也可以很惬意。
1980年,乘客在南昌火车站站台上购买食物。(本报资料图)
1993年,客流量暴涨的南昌火车站。(本报资料图)
1994年,列车员在为乘客服务。 (本报资料图)
2000年,学生在南昌火车站售票大厅设立的专窗购票。(本报资料图)
2010年,乘客将孩子塞进即将开动的火车。
2010年,乘客在南昌火车站站前广场候车。
2010年,工作人员为过往旅客倒开水泡面。
2011年,乘客要经过人工验票后方可进站。
扫码看视频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继红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翰林 摄影报道

  1月26日,2024年春运开启,至3月5日结束,为期40天。自1954年“春运”一词通过媒体进入社会大众视野,这场“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已经走过70年。

  春运,就像一列时光列车,“运”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最丰富的情感记忆,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

  今年春运,南昌车站预计发送旅客527.9万人次,日均13.2万人次。其中,南昌站预计发送旅客163.6万人次。

  从拥挤到有序,从人工到智能,从忙乱到舒心……本报全媒体记者用手中相机记录了南昌火车站40余年的发展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镜头中南昌火车站的发展变迁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文件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时光相册里的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