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 李明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政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政部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书,分专题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学习领会,更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省民政系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福利彩票等各方面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民政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职责定位、宗旨使命、目标方向、着力重点、任务举措、发展动力、条件保障等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既有深刻的思想性、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针对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我们党对民政事业和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民政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具体体现,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民政工作的总体论述,也有对民政重点业务工作的阐述;既有宏观指导,也有具体要求;既有战略部署,也有具体安排,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

  要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价值取向,也为民政部门围绕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民政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民政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的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民政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去考量、去谋划、去推动,切实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民政作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决策、出政策、抓落实,努力将党的民政工作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服务,使每件工作都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要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职责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政工作界定为“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明确各级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民政工作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明确了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地位,并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阐明了民政工作在新时代的基本职责。我们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牢牢把握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夯基定位,全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

  要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了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着力重点。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持续用力又科学精准。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政服务对象。

  要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强化改革思维,增强改革定力,努力实现民政思想理念现代化、组织体系现代化、体制机制现代化、方式手段现代化,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必须增强系统观念,加强对民政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密切跟踪把握基层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加强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改进基层民政工作机制手段,不断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关键是将所学所思所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中,贯穿于满足民政服务对象新期待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要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求,牢牢把握民政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完善强化党对民政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要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推进民政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核心任务,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谋划民政发展、制定民政政策、部署民政工作,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民政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

  要更好履行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等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紧紧围绕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牵头承担老龄工作的重要职责为契机,扎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快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用好用足银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发展。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认真履行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培育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做好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做好地名文化保护,持续为治理强基战略赋能。

  要持续深化拓展民政工作新内涵。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性、服务性、精神性需求日益增加。面对民政服务对象需求全面升级,必须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从传统民政到现代民政、从主要面向困难群体到服务全民的升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服务对象上,要推动社会救助对象进一步从低保与特困户向更多低收入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扩展,养老服务进一步从特困老人向全体老人扩展,儿童福利进一步从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扩展。在保障内容上,要从物质保障扩展到兼顾精神保障,从保障基本生活提升到维护人的合法权益与尊严,做到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资源配置上,要从依靠政府公共资源发展到主动开拓社会资源、撬动市场资源,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借助市场力量增加养老育幼及其他社会服务供给。在治理方式上,要从政策性文件主导步入法治化轨道,从政府管理向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转化,从传统方法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要不断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持续深化民政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研制重点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全面促进民政数据通、系统通、业务通。聚焦补齐民政基础设施短板,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民政项目,提升民政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养老服务、孤残儿童护理、残障康复、殡葬等民政特色领域人才队伍专业技能,提升民政系统能力素质。加强民政文化研究和诠释,不断拓展民政文化内涵和外延。重视民政工作基础政策理论研究,带动民政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民政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保证民政事业安全、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文件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江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势
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