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厨余垃圾的准确分类,以及分类后与其他垃圾混装混运,一直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怎么办?
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南昌市垃分办)为破解这一痛点,紧盯厨余垃圾分类闭环这个难点,在推行定人员、定车辆、定线路、定站点的“四定”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实行数字科技引领,形成了垃圾分类全链条监控闭环运行模式。
找准问题 创新机制见效
“垃圾混装混运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清运垃圾单位不统一,有的由环卫部负责清运,有的由社区或居民小区负责清运,有的由物业公司负责清运;其次是部分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出现反复,导致前端居民垃圾分类质量不高。”南昌市垃分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厨余垃圾运输车辆数量不足,部分清运单位尤其是物业企业聘请的第三方垃圾清运工作单位为压缩运输成本,选择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进行混装,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为此,南昌市以垃分办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2024年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弱项补短板推进方案》,对“定人员、定车辆、定线路、定站点”明确了相关规定。
目前,按照厨余垃圾分出率20%以上的工作目标,该市共设置了4457个垃圾分类收集亭,配备4457个垃圾分类督导员;改造了厨余垃圾中转站51座,并对厨余垃圾运输车进行统一编号,编制了352条厨余垃圾收运线路。所有的分类点、厨余垃圾运输车、分类转运站、末端处理厂均纳入垃圾分类在线监管平台全程监控,形成数字化监控闭环。
强化监督 执法履职奏效
“今年以来,共发现未配备全‘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标识不全或垃圾混投等问题83个,已整改46个,作出行政处罚12起。”据介绍,为压实责任,南昌市成立了市城管执法系统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专班,各县(区)成立了县(区)级垃圾分类执法中队,重点对全市范围内物业小区进行突击检查。
根据工作要求,南昌市垃分办将持续加大监督指导考核力度,重点督促各县(区)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好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同时,联合各属地街办、乡镇、社区组织开展面对面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课堂,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
与此同时,该市垃分办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做到信息共享,建立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联合采取专项执法检查警示行动,以实现执法工作长效,将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工作落到实处。
一手抓考核,一手抓配套。为解决厨余垃圾转运能力不匹配问题,经实地论证,南昌市垃分办按照每11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1辆厨余垃圾运输车的标准,先后投入2850余万元集中采购了厨余垃圾运输车376辆、厨余垃圾桶1.5万个、垃圾桶清洗机57套、垃圾桶倒桶器57台。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今年,我们将督促各县(区)认真执行‘四定’工作法并重点考核。”南昌市垃分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配套将有效改善厨余垃圾运力不足和混装混运的问题,而通过该项工作的提升和完善,省会城市的环境也将得到显著改善。(吴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