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一个坐落在风景名胜区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的美丽山城。这里山清水秀、草深林茂、风景优美,是江西的东大门和重要的入闽通道。
资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7%,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排名中部地区第一、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生态名片,享有“纯净资溪”的美称。
近年来,建行抚州市分行认真围绕当地绿色资源,积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助力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为建设美丽资溪赋能添彩。2023年,该分行绿色信贷新增28亿元,余额达55亿元,新增增速达104%。
守护纯净山水
资溪县林木资源丰富,拥有林地168.3万亩,竹林55万亩,毛竹蓄积量约1亿株,活立木蓄积量1120万立方米。资溪县人口少、面积小,经济总量也不大,历史上因为交通不方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如何将生态转化为价值,擦亮绿色生态名片,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如何依托当地绿色生态,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如何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助力绿色发展新路径;如何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让生态产品实现自身价值,讲好生态文明建设资溪故事等,一度成为资溪县委、县政府及众多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资溪县坚持“生态立县”根本,充分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构建现代竹产业发展体系,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经济发展走上了一条绿色的快车道。
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资溪县不少林地零星分布,当地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林地处于无人管理、树木储量增长趋缓,再加上林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老百姓投入意愿不强。
为解决以上问题,资溪县成立了“两山”转化中心和两山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县实施林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包括林地流转经营、森林质量提升、竹产品加工、山区公路修建以及碳汇配套系统建设等内容。
按照“分散输入、集中输出、综合收益”的规划思路,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竹林经营权流转给村专业合作社,由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给两山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进行竹林碳汇市场交易管理,从而推动全县竹林经营权向集约化转变,实现竹林碳汇生态资源规模化经营。
“该项目通过建立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体系,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以碳汇交易盘活乡村绿色生产要素,是建设银行赋能点绿成金的一次积极尝试,将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溪县政府金融办主任金建华说道。
解开赋能密码
林业碳汇和碳汇交易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再加上需要流转林地11万亩,涉及农户较多,项目投资超10亿元,申请贷款6亿元,建设期限长达5年,很多金融机构对此处于犹豫和观望状态。
建行抚州市分行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先上门与当地政府对接,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并积极向省分行寻求政策支持。不久,针对该项目由省分行领导带队、省市县三级建行机构联动的服务团队成立,团队多次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专门制订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力争贷款早落地、项目早投产。
由于该类项目的信贷业务在全省没有成功经验可循。项目团队成员参考境内碳汇项目贷款实施办法,积极开展尽职调查及申报,并借鉴大量外部资料,力求做到评估全面、风险可控。
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4日,该项目首期1.5亿元贷款投放到位,标志着林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成功落地。
随着项目的落地投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逐步显现。
从生态效益看,项目建成后,竹林的年碳汇量可达8.54万吨。通过增强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和专业化,后续的增汇潜力将十分显著。项目还可带动林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科学育林和生态育林,进一步推动资溪县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丰富森林碳汇方法学体系,为全国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从经济效益看,该项目未来30年的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收入可达10亿元。加上竹林收入、林木收入以及毛竹初加工收入,计算期内收入将超140亿元。项目还将为当地竹制品精加工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从社会效益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也将实现由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农户既可获得竹林经营权流转的租金,还可获得就近参与竹林生产和加工的薪金,预计可带动5000余户农户就业,年人均可增收2000余元。
打通绿色链条
除了支持碳汇能力提升项目外,建行抚州市分行针对当地竹产业链条,包括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业区企业等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了一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将“金融活水”引向最需要“灌溉”的地方,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打造特色金融模式。
同时,该分行积极支持当地生态环境改造、绿色旅游等项目,助力提升当地绿色发展潜力。创新推出“矿山修复”贷款产品,为资溪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发放贷款1.2亿元,目前已成功投放1.18亿元。发挥建行金融科技优势,为大觉山景区打造了集团“消费+场景+服务”的金融生态圈闭环,实现了旅游商户受理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全覆盖的资金承接。
类似这样的绿色信贷项目,该分行还有很多。为打通湿地生态治理绿色金融通道,创新推出了湿地收储及修复项目专属信贷产品,成功发放全国首笔湿地收储及修复项目贷款6000万元;通过与建信理财子公司联动,先后两期参与发行绿色债券2亿元,助力当地城市绿色生态提升工程建设;发放全国建行系统首笔水面经营权并购贷款2亿元,助力地方政府盘活水库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
“山清水秀处,四季恰如春。绿色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分行将始终坚守国有大行的初心使命,不断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举措,守好金融服务蔚蓝底色,努力写好助力绿色发展的建行答卷。”建行抚州市分行行长吴伟表示。
(建赣宣/文 吴志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