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珊珊
“来,你尝尝这个!这是我们村的‘宝贝’,卖得可好了!”3月2日,记者见到全国人大代表,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茅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谭新萍时,她从包里拿出一罐糖醋姜,打开盖子给记者品尝。话音刚落,她又从包里翻出了两小袋茶叶、几个武功山景区吉祥物公仔,这些都是谭新萍今年带上两会的“宝贝”。
自去年4月以来,谭新萍把周边20多个村都走遍了。茅店村的香米、槽下村的竹笋、南岭村的茶叶、蔡家村的金针花……哪个村有哪些“宝贝”,她如数家珍。利用自己多年做农村电商的经验和渠道,这些年,谭新萍帮村民们卖了不少土特产。去年,她鼓励村民种植水稻,还推动村里的合作社与45户村民签订了包销协议,让村民放心种粮。一年下来,她一共帮村民卖出了40多万斤香米稻谷。
这次上北京参加全国两会,谭新萍特意把家乡的茶叶等土特产塞进了行李箱。“想借这个机会宣传一把家乡的美食美景嘛。”她拿出了满满一大包,笑着说道。
一段时间以来,谭新萍在走村串户调研时发现,一些零散型农户的农产品因为品种多而杂、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绿色认证等,导致销售渠道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零散型农户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因此,今年她提出了“畅通零散型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议,认为应该加快农村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和配送中心建设,打通零散型农户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环。
和去年一样,“90后”全国人大代表,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善连今年又带上了家乡的“宝贝”——脐橙来参会。她所在的井口村种植了3450亩脐橙,一家大型企业与村里签了订单,去年全村3000多吨脐橙销售一空。通过发展脐橙等产业,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去年仅种植脐橙、茶叶等,就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44.5万元。
脐橙卖得好,温善连却有了新的忧虑。目前,村里没有冷库,当地冷链物流不发达,不能满足脐橙等农产品的储存需求。随着脐橙种植规模扩大,鲜果产量逐年增加。她担忧,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种植户可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低价卖出,农户利益受损;如果等待合适时机出售,脐橙又容易因存储不当而变质。
这不是个别现象。温善连调研发现,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保鲜期短的特点,一旦出现滞销,很容易挫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今年她提出建议,加大对农村冷链物流、低温仓储中心、电商展销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