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 斐
又是一年两会时,春和景明听政声。
来自天南海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齐聚首都北京,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他们怀揣着老百姓的热切期盼,行囊中装满了沉甸甸的履职答卷。新时代新征程,奋进的中国前景更光明——这是不同战线、各行各业的共同心声,大家满满的信心溢于言表。
谈成就、说感想、话发展,出席全国两会的在赣全国人大代表、住赣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信心”这个关键词展开了热议。
共识,在这里凝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温暖的话语在代表委员中引发广泛共鸣。
追梦之路上,从来没有轻松抵达的彼岸,也没有唾手可得的果实。代表委员纷纷表示,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经受住了各种挑战和考验,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极大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斗志,给赣鄱儿女带来极大的精神激励,更加坚定了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政协委员、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谭文英说。
“这是鲜明的共识——江西蓄势谋势,发展前景好、潜力大。”谭文英说,2023年,我省新登记经营主体123.7万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1.7%,反映出我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动力活力明显增强。一切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信心,在这里传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巩固提升经济“28条”、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16条”……2023年,通过利好政策出台、政策兑换落地等方式加大惠企帮扶力度,我省为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按下“加速键”。
“去年10月,我前往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开展课题调研。他们算了一笔账:2023年以来,累计享受减免税款4673.49万元。企业将这笔钱用作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工厂、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范扎根对税惠政策帮助企业减污降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感到很振奋。
“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经济走势上看,江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极好机遇。”全国政协委员、煌上煌集团董事长褚浚说,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全力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企业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及时转型升级。”褚浚说,借助我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公司联合南昌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数字化酱卤智慧工厂”。项目实施后,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干劲,在这里激发
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更宝贵的,是把信心化为实干的动力。
“得益于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利好政策,太源村大力发展特种食用菌种植、高品质食用羊肚菌种植、高标准大棚时令蔬菜种植,完成流转土地50余亩,建设高标准大棚30余亩,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20余人就业。”全国人大代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说起大棚种植时非常骄傲,“大家现在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下一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心协力朝着幸福生活大步向前。”
旅游景区人头攒动,节庆活动精彩纷呈、电影票房刷新纪录……今年春节,我省消费市场活力旺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望仙谷悬崖民宿、景德镇陶瓷之旅以及赣江两岸赏烟火、滕王阁下诵诗词等一批文旅新场景、新业态频频“出圈”,南昌、景德镇等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江西抢抓疫情防控转段后的有利时机,全力培育主体,强力引客入赣,大力促进消费,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做火做旺文旅市场。”数据是有力的说明。全国人大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说:“2023年,全省新签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53个;累计为15家企业发放8100余万元信贷资金;审批演唱会、音乐节等各类营业性演出较2022年翻了近一番;引导各地出台文旅促消费政策3000余项,发放各类消费补贴超2亿元。”
“展望新征程,江西文旅信心满怀。”梅亦说,2024年,将实施高质量发展强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文化遗产活化出圈、文旅地标打造、文旅产业倍增、文旅IP重塑、“引客入赣”扩容等七大行动,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