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 雍
“早稻有‘甬籼15’和‘中早47’,中稻和晚稻可以在‘隆两优1377’和‘甬优1538’之间选,亩产量都相当好……”近日,在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机厂厂长熊雪楚正向“田管家”们讲解即将育秧的各种水稻品种,希望大家提交水稻种植方案。
“田管家”是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民做好田间管理。公司修渠、通路,提供种子、化肥、农机等农资,“田管家”们负责搭配种植早稻、再生稻、中稻、晚稻的品种,监管轧田、插秧、打药、施肥的质量,双方约定,“田管家”依据亩产量拿相应分红。
55岁的“田管家”李明星,从1989年开始种水稻。2021年,他应聘成为公司的“田管家”。“田埂要重新做,去年水没蓄住,周边塘里的鱼都游出来抢粮。”尽管去年亩产达到1480斤,但爱钻研的李明星并不满足,向公司提出提高产量的举措。
“李师傅,你说的田埂问题,我们马上想办法解决。”熊雪楚说,自己的职责就是解决问题。公司现有流转农田2万亩,平时全靠这群职业经理人管理,2023年,公司稻谷总产量超过7000吨,比上年增长12.3%。今年不仅给每名“田管家”增加了基础工资,也调整了他们管理权限,进一步激发大家的主动性。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农机开进李明星负责的田块,眼前新修的田埂线条分明、流畅。“小胡,田块要按照高50厘米、宽40厘米的标准把田埂打直,育秧之后好蓄水。”严谨认真的李明星叮嘱农机手。他笑呵呵地说,庄稼人想凭技能端稳饭碗,要靠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过硬的种植技术,只要把田管好,粮食产量越高,分红就越多。
两季稻亩产2000斤,再生稻亩产1700斤以上,一季晚亩产争取达到1400斤……站在新修的田埂旁,李明星一边盯着农机在稻田里飞快翻动,一边念叨着公司今年的亩产达标线。“300亩两季稻、150亩再生稻、50亩一季晚,今年再拼一把,争取亩产创新高……”经过反复思量,他最终向公司发送了今年自己的“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