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兵 吴福清 摄影报道
3月11日,夜幕降临,南昌市工人文化宫灯火通明,一间间教室里,年轻人围在一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习爵士舞、茶艺等课程。
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需求正倒逼“夜经济”深度转型,一种更具文化韵味的夜生活方式在年轻人当中兴起——上“夜校”!2018年起,南昌市工人文化宫适时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艺术、体育公益培训活动,并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授课。“工作之余,来这里上课,既可以提升自己,还能结交新朋友,仿佛重新回到了校园。”学员杨柳选上了书法课,每周都来“上学”。
太极、古筝、国画、书法,还有电钢琴、西域舞、烘焙、瑜伽、手机摄影……各式各样的课程,为年轻人在职场之外探索“第二人生”提供了新可能。“我们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了满足职工求知、进修、社交、解压等需求的新型空间。”看着场场爆满的课堂,南昌市工人文化宫宣教科科长万新红忙碌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