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横峰讯 (全媒体记者余燕 特约通讯员俞持富)岑山森林公园一棵棵新种植的柏木、马尾松迎风招展,长势喜人、绿意盎然;乌天湾采石场开展生态修复后,成为耕地、林地、草地的“结合体”……近年来,横峰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做好“荒山植绿、矿山复绿、以绿生金”三篇文章,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向好。
荒山处处披新装。“走,到岑山国家森林公园吸氧去。”每逢周末,横峰县市民总爱三五结伴前往岑山国家森林公园健身打卡。为扩大绿化面积、提高造林质量,该县按照“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宜荒则荒”的原则,对全县64万亩林地进行全方位造林规划,精选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的良种壮苗上山造林,并严格落实管护措施,保障新造林管护到位。据统计,去年该县完成人工造林1.5万余亩,完成封山育林310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2.3万余亩。
废弃矿山展新颜。由于早年的矿山开采活动,横峰县留下了不少废弃矿山。该县制定出台《“十四五”绿色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矿山荒山复绿等生态修复工作;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与江西省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合作框架协议》,由集团承担项目建设的投资、采购、设计及施工全过程。截至目前,该县79座废弃矿山已修复了56座,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林下经济蹚新路。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林下经济成为绿色富民新产业。“我种植中药材11年了,前些年在县药用植物园专家的指导下开始种植虎杖,市场前景很好。”种植户胡发荣信心满满地说。2015年,他与村民共同成立了佰草堂中药种植合作社,新开垦300亩荒山,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直接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每月增收3000元。目前,围绕“林+竹、林+药、林+花、林+菌”等四大类林下经济模式,去年该县累计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