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永艳
扫码消费如何扫出安全?近日,上海市462家商场推出停车场缴费“纯净码”(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车主只需完成输入车牌号、点击缴费两步,耗时10秒左右就可开车离场,引发网友一片点赞:“省时又省心,建议全国推广。”
扫码点餐、扫码缴费……如今,这样的扫码消费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无接触服务,扫码消费在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消费者的背后,也藏了不少“猫腻”。不少消费者在扫码时都经历过强制关注公众号、被迫授权个人信息、点击广告等等糟心事,这些与扫码消费无关的行为,也引发消费者对个人隐私泄露和广告骚扰的担忧。
事实上,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体验,还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正如上海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停车场地运营者强制、诱导消费者加入会员或关注公众号才能支付停车费,属于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规定。此次上海试点启用“纯净版”停车缴费二维码,无疑为扫码消费这一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离不开安全清朗的消费环境。期待停车“纯净码”的成功经验可以不局限于上海,也不局限于停车缴费领域,“纯净版”点餐码、排队码等也能成为扫码消费的常态。筑牢消费者信息安全的防线,明确扫码消费的数据安全边界,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扫”出工作效率和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