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萍 周峥嵘
“我们小区也有物业了,保洁每日按时清扫,保安24小时值守,还安装了道闸门禁和监控,舒心多了。”家住分宜县南苑小区的胡兰英奶奶,笑容满面,3月初,她作为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
南苑小区建于2000年,共两栋40户,居民都是原中鼎国际煤建二处退休职工,而且年龄都在70岁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小区,房子老、居民老。2020年,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小区实行自治管理,业主委员会向每户业主收取200元一年的卫生费,但只提供日常保洁服务。
2022年,小区改造后,尽管基础设施提升了,但因体量小,物业公司引入难。而与南苑小区仅有一道栅栏之隔且有两个出口挨在一起的北华苑小区,有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何不“以大带小”?于是,二处社区一边做小区业主的思想工作,一边和北华苑小区的物业公司沟通,经过4轮定价沟通,最终达成协议。
分宜县共有居民小区208个,其中像南苑小区这样的无物业小区157个,而且大多是老旧小区。面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无物业、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多等治理顽疾,分宜县下定决心全面破解,标本兼治,突出党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小区网格上,实行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三覆盖”,探索实施“以大带小”“物业代理人”“菜单式购买服务”和“社区领办物业公司”等多种新模式,推进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实现从无到优、化乱为治,推动物业管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精准分类施策,推动失管小区清零。分宜县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类,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渠道,因地制宜选择物业管理覆盖模式。对于新建小区,将党建引领贯穿确定前期物业管理、组建业委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质效评价等全过程,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对于老旧小区,摸清、分析实现物业管理的痛点、难点,实行一区一策。
像南苑小区这种体量虽小,但具备市场运作条件的小区,在街道、社区的引导下,充分征求业主意见,选择优质物业企业,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分宜县已有54个小区采用此模式。
“我们小区好小,以前物业公司都不愿意来,现在好了,社区把我们附近4个小区整体打包,引进了一家物业公司。”目前,物业公司正在完善府前公寓小区公共区域基础设施,小区居民黄先生竖起了大拇指。针对“迷你”小区和分散楼栋类的老旧小区,分宜采取“片区大物业”管理模式,打破原有“楼、院”观念,把地缘相近的小区整合,实施“1+N”管理,即由一家物业公司管理多个“迷你”小区和分散楼栋,实现物业与老旧小区的双向奔赴。
对于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老旧小区,分宜县立足实际制定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街道社区引导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代理人”,“物业代理人”再组建团队,做好小区管理事项,已有46个小区采用此模式。另一种是社区领办物业兜底服务,推行“企业先期投入+先尝后买+低收费”的模式,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对老旧小区逐步进行接管,有7个小区采用此模式。
“我同意业主委员会提议的3个事项,先解决安全隐患最重要……”“我不赞同铲除部分绿化做充电桩和车棚,清理那些长期无人使用的电动车,现有车棚够用,老万你说呢……”最近几天晚上,万年公寓小区的业主群格外热闹。老万是居民对小区“物业代理人”万长盛的亲切称呼。在这个只有两栋楼、192户常住居民的小区里,老万就像一名“管家”,每天在小区里转悠,查看车辆停放秩序、电梯运行情况、楼道卫生……老万是小区业委会聘请的“物业代理人”,业主委员会与他签订聘任协议,工资报酬与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挂钩。老万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组建物业团队。小区的日常事务都由老万负责对接处理,遇到老万解决不了的事,就上报给业主委员会主任,由业主委员会协商处理,小区居民对这种治理模式普遍感到满意。
“近期,我们在开展物业小区全覆盖验收工作,明确小区‘五有’‘六好’验收标准,确保每个小区都能享受到长期、优质的物业服务。”分宜县治理强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县政府在物业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统筹安全与便民,在城区范围内安装2000个‘智慧充电驿站’,总计2万个充电端口,解决小区飞线、地下、室内、楼道内等区域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以及公共场所充电不便利的问题。目前,已建好3978个充电端口,新建电动车停车棚126个,计划5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
据了解,分宜县208个小区均已成立党组织(其中党支部104个、党小组104个),203个小区单建或联建成立业主委员会,另有5个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136个小区实现了专业化物业服务,分宜县党建引领创新居民小区治理工作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