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化一个村 富了一方民

  介桥村二十四节气馆内,游客在体验制作立夏风俗手工作品。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文/图

  剁馅、和面、发面……每天一大早,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村民严梦沙就忙了起来,她每天足不出村便可卖出近万个包子,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严梦沙在家门口能把钱赚,得益于介桥村的保护性开发。

  介桥村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迄今有近千年历史,是一处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居住村落,目前有896户。这里山环水抱,风景宜人,现有毓庆堂、瑞竹堂、时中堂、进笏堂、飨褒堂(怡庵公祠)、“科甲第”等40余栋古建筑,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介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文耀向记者介绍,以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在钤阳湖、山塘、水库等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后因生态保护等原因,全村退出水产养殖。为了生计,村民外出务工,介桥村成了“空心村”。

  如何护住乡土、留住乡亲、记住乡愁,成了介桥村一道必答题。“不能让老百姓守着好山好水过苦日子。”分宜县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潘小花介绍,近年来分宜县在不改变介桥村山水风貌、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坚持有根据复原,积极推进古村落遗存建筑物的修缮和提升。

  古村保护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要活化利用为百姓造福。去年,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因地制宜打造了融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乡村游憩、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景区。

  “介桥村景区自去年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38余万人次。”张文耀告诉记者,介桥村由专业旅游公司进行运营,目前已引进文创、摄影、餐饮、非遗展览馆等16种业态,特别是景区还融入了《天工开物》元素,曲蘖、珠玉、锤锻、舟车、五金等18个章节内容,以集市摊位或场景演绎的形式向游客展示。

  复活的介桥村,烟火气越来越浓,引来天下客。同时,外出创业的乡贤也纷纷带着技术、资金返乡创业,市级“药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韩燕燕就是其中的代表。

  韩燕燕一直在福建创业,回乡探亲时发现生态优美的介桥村人气越来越旺,于是带着技术与资金,在介桥村开办了裕香堂药香博物馆。

  “我这里药香制作中用的粉料来自分宜县操场乡,我将加大投资,在家乡打造香料种植基地,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韩燕燕说,随着消费升级,药香传统制作市场潜力无限。

  随着人才与资本不断进村,介桥村不仅美起来,而且富起来了。介桥村党支部书记严欣告诉记者,景区一年给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收入,村民在家门口通过经营特色小吃,从事景区保洁、餐饮服务等工作,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中部向“新”促崛起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正是东方潮起时
习近平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学生代表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我省全力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开“群英会” 莫搞“一言堂”
水运繁忙
活化一个村 富了一方民
图片新闻
大开放 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