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贤彪
延安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张思德雕像巍然矗立。80年前,中央直属机关、中央警卫团在这里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演讲,他把张思德闪光的思想和崇高的品德凝练成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1945年,党的七大首次将“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坚定信念。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心聚力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要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历史反复证明,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党内滋生的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如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特权思想等,究其原因,就是在立场和感情上出了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纠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必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丢,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时刻心系百姓。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讲话不打“官腔”,办事不带“官气”,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得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以实实在在的政绩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要自觉拜人民为师。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各方面的干劲带动起来。
永远植根人民、自觉践行宗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历史的经验,应成为每一名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