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岸护生态,转产学技能——

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邮箱:344581279@qq.com

  电话:0791-86849940

  新浪微博@江西日报徐黎明

  7月6日,小暑节气,湖口县生态巡护员雷小金和队友沿着鄱阳湖湿地展开巡查。这些原本以捕鱼为生的专业渔民,4年前变为生态巡护员。不变的是工作地点,变化的是工作方式。

  2020年,该县整合各项自然资源管护资金,开发利用公益性岗位吸纳转岗湿地渔民就业,优先选聘沿江沿湖10个乡(镇、场)的湿地渔民为生态巡护员,守护总长54公里(长江岸线24公里、鄱阳湖30公里)江湖岸线湿地安全。

  “被聘为生态巡护员的渔民有66人,他们每天在责任区内水域及周边山林巡护,每人每年工资约2万元,加上湿地生态补偿等各类政策性补贴,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湖口县林业局野保站负责人余祖德介绍。

  “我们没有其他技能,50多岁出去找工作也很难。”雷小金说,没想到在家门口成了一名“生态保安”。

  在余干县康山大堤,袁阳宝顶着烈日巡湖,协助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捕猎,保护江豚和候鸟。袁阳宝在鄱阳湖捕了30多年的鱼,2021年上岸,当起了湖区巡护员,实现从捕捞者到守护者的转型。

  永修县结合退捕渔民就业安置需要和禁捕监管实际需求,遴选了20名退捕渔民充实到巡湖队伍中。队员们每天在熟悉的鄱阳湖、修河和潦河永修段分段巡逻,实现全流域巡查,协同配合水上执法检查。

  “我们全力以赴帮助退捕渔民再就业,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永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已为128户退捕渔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67.88万元,为19名退捕渔民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9.5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37个。

  鄱阳湖畔的余干县禁捕退捕转产转业蔬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瓜果满园,一辆辆大货车从基地仓库驶出,将新鲜瓜果运到省外市场。

  余干县瑞洪镇针对渔民多的实际情况,建立渔民转产转业蔬菜种植基地,吸纳当地100余名渔民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我在种植基地干活,同时还承担5亩地的管理任务,有提成、分红,月收入6000多元,还能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转产渔民张小华在水上生活多年,上岸后不懂种植技术,当地通过举办多场技术培训,让张小华这个种植门外汉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成了种植基地的技术骨干。

  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对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退捕渔民,由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渠道,有效开展培训,确保其掌握1至2项农业生产职业技能。对有意愿进入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退捕渔民,由人社部门加强对接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让他们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能。同时,将退捕渔民认定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

  据悉,自长江、鄱阳湖10年禁渔全面实施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渔民基本养老和转产就业指导意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6.3万名退捕渔民纳入相应社保范畴,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强化产业帮扶和创业扶持,全省5.04万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公益广告
“阿呆”不呆 因为有爱
党报帮你办
纠正“过度预约”恰逢其时
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让世界听见中国歌声
城市有爱 生活无“碍”
花果基地务工忙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