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赋”助力专精特新向“新”攀升

  南昌经开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车正在进行检测。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蕴蓉摄

  刘玉玲

  近日,国新办举行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当前,多个省市纷纷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发展措施、行动计划等政策,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近年来,江西积极支持、重点培育,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环境、解难题、强保障。目前,我省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791家、55家和255家。面对全国大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态势,我省中小企业亟需通过开展“三赋”行动,以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来擘画发展新蓝图,实现从“小而美”到“美而精”的跃升,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石,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字化赋能,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大制造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链式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即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已经成为当前加“数”跑的重要路径。实现数字化赋能,要强化个性化、数据化服务供给,重点培育一批本地数据运营商、数据服务商、第三方咨询机构等,依托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打造细分行业专精特新数据特色服务包,引导“小巨人”企业率先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积极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创建面向行业标杆的“小灯塔”企业。针对“小巨人”企业订单个性化定制、多品种并行、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等多元需求,探索开发低代码技术数字化平台,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加强企业家数字化发展赋能培训,增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提升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推动江西省产业大脑建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配置数字化创新要素,依托全国链主企业和节点企业,带动“小巨人”企业从数字化单点突破向数字化集成创新转变。深化专精特新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在数字化方面的合作,支持建设校企数字化联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细分领域数据治理开展合作研发,激发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在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活力。引导企业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线操作-业务系统管理分析-技术研发-战略规划-高层领导”五层级人才队伍,推进技能人才的数字化转型,完善评价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全流程业技融合培育机制。

  ●科技成果赋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成果赋智是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来源的重要途径。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不仅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到“有成果”,还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做到“转得好”“持续转”。一要畅通信息链,深度挖掘供需信息,促进精准匹配。二要撬动资金链,邀请全国主要金融投资机构参与,共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三要优化服务链,创新实施“政企金服赋智结队”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科技成果赋智。四要对接产业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大企业等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以成果转化赋智产业创新。积极对接高端资源、参与产业基础再造攻关。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抢抓“庐山对话”活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院士江西行”等对接契机,鼓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紧密对接大院大所、院士团队等高端资源,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引导企业延链发展关联复合产品、拓展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增强产品持续创新和协同研发能力。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揭榜挂帅”项目和“一条龙”应用示范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参与战略性关键基础产品攻关。实施“卡位入链”专项行动计划。围绕“1269”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产业链,开展链主企业行、产业集群行、融资机构行等协同供需对接系列行动。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常态化与上海、合肥、长沙等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对接。挖掘关键客户多元需求,引进龙头企业来赣扩产、与“小巨人”企业联合开展新产品的研发与试点应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提升产品国际影响力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实现精细化、特色化必须要在质量、标准、品牌上下功夫。发挥质量标准品牌的牵引作用,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完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产品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存量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效和激发涌现更多增量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意义重大。掌握标准就掌握了话语权,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才能不被“卡脖子”。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协同合作攻关。对国际标准制订和国际发明专利研发工作,要给予更多的财力、政策支持,引导有实力的“小巨人”企业与国际组织对接,联合开展标准攻关和PCT发明专利申请。另一方面,要积极编制“赣商全球通”行动方案。鼓励企业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生产制造及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基地,拓展利用国外资源。积极引导“小巨人”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合资、商标注册,审慎选择落地国家,按照生态链整体布局,建立战略优势、提升抗封锁能力。做好企业跨境经营风险合规排查,组织重点产业链“小巨人”企业与专家进行“一对一”合规咨询,引导其建立健全出口管制内部合规制度。组织“小巨人”企业联合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抱团出海”,通过进博会及国外展会参展等方式,吸收价值链高端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新模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在赣落地转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金融
“三赋”助力专精特新向“新”攀升
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有的放矢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