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法官,不仅帮我解决了拖累已久的婚姻问题,还帮我解决了困扰在身的执行案件,真是一身轻!”近日,当事人刘某感激地说。这是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渝水区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e中心”实体化运行,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提高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质效。
走进该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e中心”,行业协会、律师调解、人民调解等办公室依次排列,窗口整洁有序。“入驻的社会机构多,派驻的人员专业全,覆盖的案件类型也广。”前来办事的一位居民评价道。
该院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会议、风险评估、跟踪回访、信息通报四项工作机制,运用法庭、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搭建人民法庭与辖区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基层司法所及企事业单位联系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互享、资源互联互用、工作互联互动,推动末端化解向前端预防转变,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
调解靠前一步,纠纷止于诉前。该院积极开展线上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巡回审判,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效果。此外,组建金融、劳动争议、婚姻家事等7类纠纷专业调解团队,打造由5名退休法官组成的“银发调解队伍”。今年以来共诉前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
如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渝水大地蔚然成风。(李 伟 袁腾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