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余讯 (全媒体记者胡光华)初秋时节,记者驾车经过水芳线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至罗坊镇路段,头顶是蔚蓝天空、悠悠白云,路旁的油茶树、蜜橘树绵延成片,犹如绿色海洋。说起这条今年初全线通车、长22.38公里的农村公路,水北镇琴山村干部邓志兵满脸笑容。“现在开车到新余城区,时间缩短了一半。城乡公交也开通了,村民进城方便多了。路好了,村里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全村4000多亩油茶林有1300多亩正在进行低产改造,还准备建一个工厂化育秧基地。”
从良山镇、珠珊镇、罗坊镇到水北镇,记者穿行于沥青乡村路上,深切体会到“四好农村路”创建给渝水区群众带来的喜人变化。渝水区交通工程服务中心负责人邓长林介绍,区里围绕乡村振兴、美丽村镇建设、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等,新理念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截至目前,渝水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3071.44公里,其中县道301.71公里、乡道949.93公里、村道1819.8公里。2017年,渝水区被授予江西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在良山镇路段的乡道上,记者遇到农村公路养护企业员工杨小华,正在清除路旁杂草的他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杨小华负责良山镇、珠珊镇、界水乡境内21公里农村公路的养护,包括除草、清沟、巡路等工作。据介绍,去年,区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引进专业养护企业,承包441公里县道和部分乡道养护作业,配备专职监管员、护路员。农村公路养护的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有效保障了全区农村公路安全、平整、畅通,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好路率达87.18%。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渝水区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部乡镇、行政村通公交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经济。在此基础上,该区建设集公交客运、物流快递、电商仓储功能为一体的交邮融合生态产业园项目,打造县乡村三级覆盖的城乡配送体系。该项目通过推进供销冷链物流、快递、邮政、电商、公交协同发展,节约物流费用超过50%,带动1500余人就业。
“四好农村路”的创建,使渝水区构筑起“三纵四横六连一环”的公路主骨架,实现全区农村路网无缝衔接和互联互通,水北琴山、良山下保、姚圩七里山、南安百丈峰等已形成多条优质产业带,修好公路、发展产业、服务农村、富裕农民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