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鸭共生” 群众走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进大余县樟斗镇双伏村“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稻田映入眼帘,阵阵微风拂过,绿浪翻滚。走近看,三五成群的鸭子在稻苗间戏水,它们把田间的杂草和害虫作为美味的野餐,欢快地觅食,嘎嘎声此起彼伏。

  “我们选育的鸭子是大余本地麻鸭,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鸭品种,它抗病力、适应力、觅食力较强,今年第一批放养了1200羽。”基地负责人潘其泰说,田中的水稻在经过鸭子几个月的“管理”后,不仅鸭子卖钱了,稻谷产量也增加了,稻米的品质更优。

  “稻田鸭以杂草、昆虫为主,而且放养的鸭子,肉质更鲜美,养了100天后,一只稻田鸭能卖20元一斤。”潘其泰介绍道,“稻鸭共生”种养模式,能够让水稻“有机”、让鸭子肥美,平均每亩田增收500元以上,实现种养双收。

  据了解,“稻鸭共生”是一项种养结合、高附加值、绿色生态型技术。鸭子在田间为水稻除草、除虫,通过脚踩、嘴拱的方式,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能明显改善土质,使稻株粗壮,增强抵抗病害能力,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有效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

  “我们在新城镇、池江镇、樟斗镇选取了3家有种养经验、积极性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了600余亩标准化‘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大余鸭种业服务中心主任朱慧敏说,“稻鸭共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大余县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中,积极推行“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可持续的致富之路。(彭青芸 叶功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资讯
“稻鸭共生” 群众走出致富新路
持续擦亮“阳明圣地 养生天堂”名片
提升诊疗水平 为百姓健康加码
暑期托管点亮孩童缤纷假期
推深做实林长制 筑牢生态屏障
倡导文明祭祀 弘扬文明新风
方大九钢:勇担社会责任 共绘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