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仕琼
为抢抓政策机遇、释放政策红利,近日,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 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力激发消费需求、加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力支持产业升级、加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等7个方面,明确提出26条措施。各地各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用好用足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尽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打靶要瞄准靶心”,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问题是突破的方向。坚持目标导向,才能保证措施的执行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才能以目标为基准,调整战略战术、方法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若干措施》,在投资方面,我省目标是确保2024年完成投资额达到1万亿元。作为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资工作上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必须重点突破。《若干措施》明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存量,防止以规范招商引资为由不依法依规诚信履行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协议,对2024年7月31日(含)前签订的存量招商引资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履约过渡期,给相关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必将对扩投资、稳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新启动合同投资额3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提级报备机制,加强省级统筹,防止招商内卷。有目标才能不迷茫,抓问题才能不虚化。紧紧锚定目标任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就有了坚实保障。
坚持系统施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经济运行镶嵌于社会整体之中,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统筹考虑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形成“1+1>2”的效果,防止各管一摊、相互掣肘。比如,执法监管政策看起来属于行政领域,却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有着重要影响。《若干措施》要求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得违规异地执法,不得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不得随意无序检查,不得滥用查封权,不得只罚不管、“小过重罚”,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诚意、释放了政策善意,有利于稳定经营主体的市场预期、强化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只要我们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努力提升各领域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就能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国家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反映着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国直面新情况新问题果断采取的系列政策“组合拳”。比如,“两重”建设既能拉动当前投资增长、推动产业转型,也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两新”政策惠企利民,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在带动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重点消费品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在《若干措施》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短结合,既重视着力解决当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要更关注、更重视解决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用好政策优惠,抓住市场机遇,推动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要力争年内见到更多实效,为明年“十四五”顺利收官乃至“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现在距年底不足2个月,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以贯彻落实《若干措施》为契机,江西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尽快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卡点,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贯彻执行,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强动力和更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