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因光微而失去照耀的勇气

  《月光妈妈》

  袁 敏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 谢龙龙

  近日,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月光妈妈》入选11月“中国好书”榜,该书讲述了以“月光妈妈”为代表的爱心助学团队,10多年默默资助数百位边地孩子,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感人故事。对于这部作品,作者袁敏希望它像月光一样抵达和触及更多的人,所以她很乐意跟别人分享《月光妈妈》的创作心得及过程。

  回忆本书的缘起,袁敏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她的好朋友月光在电视上看到许多学校变成废墟,很是心痛。然而,一所没有倒塌的学校触动了她,便想着去灾区援建一所希望小学。终于在2009年9月,月光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四川丹巴县巴底镇核桃坪落成。2011年,第二所希望小学在青海贵南县过马营镇直亥村落成。同样在2011年,袁敏所在的杂志社在全国启动“少年追梦”文学行动暨征文大赛,并选择了青藏高原的一所土族中学作为大赛启动的第一站,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发起文学援助。月光的邀约,让袁敏有机会走进那些遥远的地方,关注到那些山区少年的梦想。

  那些幼小生命的困顿和向好之心,以及月光妈妈的日久坚持令袁敏动容。“我让月光把这些事写出来,就叫《母羊的心》,她不肯,觉得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宣扬。这么好的故事为什么不写呢?她不写我来写。”袁敏口吻略带可惜。被问及为何最后书名为“月光妈妈”时,袁敏双眼有神,说:“孩子们喜欢亲切地叫月光为‘月光妈妈’,此外,阳光是炙热的,而月光是温柔的,慢慢渗透进身心的,月光妈妈给人就是这样的感觉。”也正如袁敏在书的结尾处提到的,许多人都是“一心为边地孩子们改善教育的熠熠生辉的月光”。

  “自驱力”是袁敏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她说:“教育的本质是爱,对于生命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月光最大的能量是唤醒孩子们身上的自驱力,用爱让他们信服世间的美好和拥有追梦的勇气。”梦想成为诗人的藏族少年更欠智华令袁敏印象深刻:“因为读书,雪山深处的少年看天地便宽了许多;因为月光,他学会了用爱去拥抱这个世界。”还有许方燕,“不管经历了什么,都要握紧命运的缰绳,在自己生命的旷野里驰骋。”16年间,一群散落在高原牧区的孩子,从几近辍学的状态,到现在有的成为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学有所成走向大城市,有的回归家乡反哺。袁敏说:“不仅仅因为月光的帮助,更因为他们能够抓住生命中的微光,朝着明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那些困顿迷茫的少年,也勾起了袁敏的回忆。她笑着说:“13岁那年我在杭州十一中上学,有一天和同学翻窗进入学校图书馆看书,第一眼看到的是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并被其吸引,这是我作家梦的起始。中学毕业后分到工厂工作,以为无法实现梦想,后来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到工厂征文组稿,我们住一起聊人生聊眼前的一切,她对我说‘小袁,你是可以写东西的’,在她持续鼓励下,我写出了《重返1976》《天上飘来一朵云》等作品,改变了命运。”从那些孩子身上,袁敏看到了自己,也因而热切地想要记录和呈现他们努力翻越雪山的样子。她说:“月光拯救了他们,他们也照亮了月光,还照亮了我。”

  “每去一次高原,再看待自己生活中的低谷,也就不算什么了。”袁敏云淡风轻地说,到一些偏远村落要乘坐飞机、汽车、摩托、马匹等交通工具,跋涉雪山、森林、峡谷、河流等地形,克服雨雪、洪水、滑坡、泥石流等障碍,高原反应和病痛也折磨着当时年逾六旬的她,但她认为要“永远在路上”。14年里,袁敏七上高原持续追踪事件发生的当事人,书中除了自己的叙述,还有受资助学生、村民、月光妈妈等不同人群的自述,真实还原了当地教育生态及变化。

  “袁敏十几年来将自己生命的重量放入其中,让作家这一写作主体和所书写的客体,充分地对话、交流、交融……”作家李敬泽这样评价,袁敏对此也较认可。一定程度上,《月光妈妈》是面向时间的写作。

  “不体验这一路的艰险,怎么写出真实的文字?我的一些朋友担忧我的身体,劝我电话或网络采访,但是很多故事,包括场景和氛围,你不到现场是写不出来的,一个作家一定要深入地走进被采访对象的生活场景,走进他们的家里、他们的亲人、他们的人生,只有与他们真正面对面,才能把作品写得真实动人,好的文艺作品首先是真实。”袁敏说。这样的写作观,也让本书的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在这样一部温暖人心又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之外,袁敏也对江西投以了关注的目光。“江西的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如何把昨天的故事写得打动今天的读者,我是很感兴趣的。同时景德镇瓷器及其承载的深厚文化也值得深入挖掘,今天我还在说做一个关于非遗的栏目,江西非遗是非常有故事的,值得大书特书。”袁敏说,如果要写一本关于江西的作品,她想以此为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
   第07版:产经
   第08版:省城
   第09版:文化赣鄱
   第10版:品鉴
   第11版:读书
   第12版:资讯
回归审美主义的文学批评
不因光微而失去照耀的勇气
生命的海阔天空处
从过去汲取出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