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激活红色文化引擎 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走进企业开展“大思政”实践教育 凌云霞飞摄

  开展“师生同台”思政课教学 孙 园摄

  聂世平 孙 园 张同鑫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涵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鲜活资源和精神滋养。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近年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势,紧扣地域与行业红色资源优势,深挖自身船舶军工文化内涵,锚定铸魂育人目标,以“五航”为抓手,推进思政课入头脑、入心坎、入行动。

  ▎“红色+教研”导航

  理论探索增加思政课建设“高度”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营造“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研究”学术氛围,组织思政教师定期开展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专题研讨,支持教师定期参加省内外红色文化主题学术论坛、专题培训和研讨会,鼓励教师以“前辈带后辈、同辈帮同辈”组建教研团队,帮助教师挖掘课题研究创新视角。同时,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学报期刊社交流合作机制,定期邀请学界知名专家来校举办教研课题、思政论文撰写指导讲座,共同开展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与时代价值转化等项目研究,充分激发教师学术创作热情,以“红色+教研”导航思政课教学,成效显著。

  学校先后主持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省高校教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理直气壮’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高质量论文10余篇,其中《高职“概论”课讲好红色故事提升学生获得感的路径研究》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教师以扎实的理论探索,让“一堂好课”更有学理性和说服力,有力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高度”。

  ▎“红色+理论课”启航

  夯实主渠道深化思政课建设“厚度”

  将红色文化作为必修课程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作为必要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学校构建全面系统的红色文化育人启航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落实红色文化“课程+要素”教学创新,积极打造极具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将江西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诗词、红色影视和红色场馆等红色元素贯穿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扎根赣鄱、凝聚特色,提升教学亲和力,收获学生的高“抬头率”和高“点头率”;建设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场馆,确保传统平面展示有内容的同时,做到数字技术呈现有新意,运用前沿数字技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搭建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情景,生动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底蕴;紧扣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原则,推动“双师同堂”“师生同台”“一课多师”“专题+艺术”等多样教学形式落地,实现课堂内外的多方联动、高效互动,以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自觉、自信、自强。学校思政课教师获全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十讲》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师团队获全省高校高职组“最美思政课”,思政案例“守正创新:打造‘三进·四色·五微’思政‘金课’”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

  ▎“红色+大思政课”续航

  构建大格局强化思政课建设“鲜活度”

  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主线,持续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多部门建立“大思政”育人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一批特色学生组织:以部队退役复学学生为主体建设旗舰先锋教导团、以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为主体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以先进班集体为主体建设红色班级。通过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军训、运动会、升旗仪式、志愿服务、微团课、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情景剧及其他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与校外红色文化景区、场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平台,推进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场馆景区、乡镇村庄、企业车间开展实景教学与“红色走读”活动,重点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一线课堂”,现已建成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南山公园烈士陵园等20余个校内外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实现课上、课下、校外实践教学三大时空场域相互贯通和衔接。

  近年来,学校已有5支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为主题,在校内外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共计100余场次;在2024年“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江西省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成果评选中,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选送的视频作品获“优秀新媒体作品”二等奖。

  ▎“红色+互联网”助航

  开拓新阵地提升思政课建设“粘度”

  学校创新“红色文化+互联网”的“助航”育人模式,注重运用学生喜爱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增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组建教师和学生团队制作“四史+理论+插图+配音”的精品推文,定期推送红色文化系列内容,吸引众多师生关注与互动,使红色文化融入师生的日常阅读。学校在官网和校园应用平台搭建红色文化资源平台,整合优质学术讲座视频、红色文化研究动态以及实践教学成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窗口。学校支持师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网络文化作品,涵盖短视频、网络漫画、H5页面等诸多形式。

  近年来,学校摄制创作的《因为有了你》《青春不一样》《杜鹃红 深海蓝》等作品获“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和优秀奖,选送的《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勇“碳”绿色石油路》等作品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和江西省一等奖,制作的作品《抗洪抢险》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摄影类二等奖。

  ▎“红色+蓝色+金色”远航

  提炼独有特色激发思政课建设“创新度”

  学校因船而生、伴船而兴,因产业变革而多门类协调发展,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红色文化资源、船舶军工文化和工匠精神进行结合并创造性转化,全力提炼独有的文化特色,形成“三色”(“红色军工+蓝色船舶+金色工匠”)价值导向的教学理念,为学校创建特色思政育人品牌注入丰富内涵。

  特色思政课程以“开学第一课+系列讲座+毕业前一课”为载体,贯穿学生成长生涯。在内容设计上,深入挖掘船舶军工领域的红色历史资源,讲述在党的领导下船舶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以及学校的发展历程。选用行业代表性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学校毕业生在我国船舶事业发展中精益求精、技术攻坚等实例作为教学案例,将红色文化的历史演进与船舶军工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让学生深刻领悟前辈们在船舶军工建设中彰显的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把船舶军工行业的劳模、工匠大师“请进”课堂分享成长阅历,又把学生“带出”校园实地参观船舶军工企业、红色军工遗址等,让学生零距离感悟红色文化、船舶军工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交融共生。在互动评价上,鼓励学生以船舶军工为主题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如红色船舶军工故事集、体现工匠精神的船舶模型制作等,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激发学生对特色思政课程的兴趣。建设特色思政育人品牌,教育学生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始终践行“忠诚、卓越、创新、奉献”为内核的船舶军工文化,始终秉持“兴船报国诠释责任担当 红色基因铸就大国工匠”的理想信念,有效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延伸和创新发展。

  面向未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将持续发力激活红色文化引擎,长久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综合性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新征程中,培养更多胸怀“国之大者”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南昌市灌婴小学~~~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党建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完成中马青年职教培训计划
激活红色文化引擎 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四个注重”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
打造“国学讲堂”文化品牌
召开校报创刊20周年座谈会
构建数智学科生态 夯实数字化学科底座
厚植沃土构建“教师成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