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要开个证明,麻烦帮忙看看。”“我母亲户内要新增一个低保,怎么办理?”在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便民服务窗口,不少群众正在办理证明、盖章。
和普通的章不一样的是,这里盖的是赣县区南塘镇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章。这是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专章,可以办理民政、社保等安置社区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且全区各乡镇、部门互认。
赣县区南塘镇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目前共有搬迁群众139户595人,搬迁人口来自该镇20个行政村。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需求多、管理服务难,存在迁出地与迁入地“两头跑”、管理“两头松”问题。为此,该镇积极探索“专章通办”机制,统筹易地搬迁户生活、就业、就学等后续扶持工作,有效破解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主体责任落实难、群众办事不顺畅等难题,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办证明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回村里盖章,遇上刮风下雨更是麻烦。现在就很方便,直接下楼就能办好。”南塘镇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黄心亮高兴地说。前不久,他刚在社区为读大学的儿子开具了证明。
“十三五”时期,赣县区共完成易地搬迁14301人,累计建成安置点27个。为确保搬迁群众住进新居后办事更顺畅,日子越过越好,赣县区做好易地搬迁帮扶工作和防止返贫监测主体责任落实,从属地乡镇、迁入地行政村、迁入地驻村工作队、易地搬迁专岗人员中,抽调组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专班。
队伍有了,服务怎么跟上?
赣县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办事方便、避免“两头跑”的关键在于破解户籍地与迁入地不一致带来的审批难题,实现公章互认。
赣县区打破常规思维和固化管理模式,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层级,把安置2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作为属地乡镇新增的功能区划,并统一刊刻授权“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专用印章,赋予中心实质性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同时,全面推行使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专用印章,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凝聚各乡镇、部门共识,推动公章互认,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延伸至安置社区,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一章审批、专章通办”。
截至目前,赣县区共梳理66项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可办事项清单,包括48项直办事项,18项代办、帮办事项,涵盖了民政、医保、社保、卫健、农业生产服务、户籍管理等各方面。除涉及林地、土地等资源类需迁出地线上配合确认事项外,全部事项由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办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一地审批、相互认可”。全区19个2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全面推行“专章通办”,搬迁群众实现“不出社区办好事”。(尹才霞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