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路通到家门口 日子甜到心里头

——上栗县连路成网实现城乡融合“双向奔赴”

  连路成网,城市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邮箱:404256486@qq.com

  电话:13607089528

  近年来,上栗县把建设好农村公路作为服务民生、促进城乡融合的惠民工程来抓,把农村公路修到群众家门口,通过连路成网,实现城乡融合“双向奔赴”,同时管理好农村公路,让其成为群众的“富民路”。

  公路修到群众家门口

  随着春节临近,上栗县长平乡福寿村的江西乡味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

  “以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原材料进村与成品进城都很难。”江西乡味里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术海对记者说。

  随着农村公路修到村口,张术海发现村里融入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厂里的挂面等产品随之销往长沙、南昌、上海等地。“今年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张术海充满了信心。截至目前,上栗县农村公路里程达1913公里,实现25户以上村小组水泥公路全覆盖,构建了“七纵十横”县域主干路网,打造了县城至周边城市半小时、乡镇上高速及至县城以上中心城区一刻钟的交通网络圈。2024年上栗县获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上栗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华柏向记者介绍,过去县里很多村路是蜿蜒曲折的泥泞路,不仅阻碍村民出行,而且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随着城乡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打通了城乡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户籍化”管理让公路更“健康”

  2024年12月24日7时,上栗县杨岐乡南源村的脱贫户梁国强与往日一样,来到家门口的杨岐山乡村公路,清扫路面垃圾,同时负责检查公路的设施状况,一旦发现问题,他立即上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这份养护工作,可为梁国强每月带来1800元收入。这是上栗县实现护好路与精准帮扶脱贫户双赢的创新之举。上栗县交通运输局公路股股长张喆介绍,因为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所以对其实行“户籍化”管理。目前,在全县19个村试点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承包乡村道路日常保洁与巡护,全县公路列养率和覆盖率均为100%,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管理目标。

  上栗县还积极落实“路长制”,提升农村公路管养精细化水平。上栗县交通运输局通过“路长制”手机软件,有效衔接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农村公路实时监测管理数据化、可视化、信息化,让道路管护更智慧,让农村公路更“健康”。

  张喆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上栗县投入1600余万元,完成了近2000公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保障群众出行更加安全顺畅。

  好路串起好山好水好日子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这句话,上栗镇泉塘村党支部书记文家根有着深切的体会。“我们村以前因交通不便,守着绿水青山受穷。”文家根告诉记者,随着新建的上栗县新达公路X163、水达公路Y050直通村门口,村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城里人前来投资开发农业。目前村里有30多家农业合作社,吸纳800多人就业,每年每户增收超万元。

  在上栗县,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富了一方百姓并非个案。易全明是上栗县长平乡塘上村村民,“以前,我们去县城,先得步行30分钟山路,再坐摩托车到长平乡,然后坐客运班线才能到。”易全明说,现在村里至县城通了公交车。出行便利后,易全明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村里23户人家,把村里打造成春赏花,夏秋摘果,冬尝黑山羊的好去处。近日该村的柚子和蔬菜等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仅此一项,村里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为解决“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难题,上栗县还开通了4条客货邮一体化运输线路,实现了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出行无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泰和县苑前镇一村民质疑当地建房搞“双标”
~~~
~~~
~~~
~~~
~~~
~~~——上栗县连路成网实现城乡融合“双向奔赴”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回顾奋进路 展望新征程
   第06版:文件
   第07版:综合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公告
   第12版:映像
   第13版:公告
   第14版:公告
   第15版:公告
   第16版:公告
一纸“瑕疵”审批 新房5年难建
党报帮你办
让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
自来水通了 村民笑了
“树医”付清林
老小区改造 幸福升级
公路通到家门口 日子甜到心里头
司法“小”建议 守护民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