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涂汉林
“起灯咯!”2月10日,华灯初上,玉山县樟村镇进士村内人声鼎沸。伴随着锣鼓声和唢呐声,一条由120块木板拼接而成的板灯长龙在乡间蜿蜒游动,这便是当地传承百年的民俗活动——樟村板灯。它既是村民们迎接元宵佳节、祈福纳祥的重要仪式,也是凝聚乡情、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午4时左右,村民们从社庙中请出头灯、尾灯,同“龙身”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绵延百米的板灯长龙。在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簇拥下,板灯长龙缓缓启程,沿着村庄街巷巡游,将福气送入千家万户。每当队伍行进至空旷处时,还会停下来展示打旋、闹灯等高难度动作,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俯冲直下,引得围观群众纷纷喝彩。
“我们是从绍兴特意赶过来看板灯的!”游客罗国琴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樟村参加板灯活动,每次都被这里独特的节日氛围所感染。
按照习俗,樟村板灯要从农历正月十三一直舞到正月十五,其间,当地群众会自发地张灯点烛、手擎灯笼,立于街道两旁,当头灯到来时,便点燃爆竹,并将灯头卸下迎送到各自家中,寓意迎春纳福。“通过舞板灯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红火。”樟村板灯协会副会长何茂友说,“今年,我们特别安排了八支板灯队伍,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板灯巡游的队伍当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人,也不乏年轻面孔。村民陈航宇从小就对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充满好奇,因此特意报名参加了元宵节期间的板灯活动。他笑着说道:“以前只能在旁边看着,今年终于可以亲自参与,感觉特别有意义。”
樟村板灯协会成员曹耀平告诉记者,今年游行队伍中,像这样年轻的身影不在少数。随着板灯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少年轻人很想参与其中。“现在年轻人愿意学习、传承制灯、舞灯的手艺,我们也就放心了。”曹耀平说。
2008年,樟村板灯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板灯民俗集中展示了樟村镇地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樟村镇宣传委员翟俊雄说道,“我们希望通过办好板灯活动,让老百姓过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元宵佳节,也让非遗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