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乡村振兴输送技能人才 为产业发展培育大国工匠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坚持特色办学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校园一角

  家具学院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与江西省家具协会联合申报的《区校联动、岗课融通、展赛赋能、育训一体:现代家具产业工匠培养路径的创新实践》入选教育部133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之一,与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签署校校合作框架协议……连日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捷报频传,让全校师生备受鼓舞,信心满怀。

  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近年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生态文明、铸造工匠精神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红色铸魂、绿色滋养、蓝色浸润”红绿蓝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牢记使命共筑绿色生态梦

  为乡村振兴输送急需人才

  瞄准人才兴农,引生态英才扎根林业基层。学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率先实行林业基层专业人才“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实践校企(行)“双主体”育人,实施“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协同“双导师制”,目前已培养1127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林人”。积极响应国家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面向农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75人。学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紧盯科技强农,送创新人才下到林间地头。学校紧盯乡村振兴科技强农需求,组建由“院士+企业科研人员+教师”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江西省森林菌物资源综合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教平台,对食用菌、油茶、林下经济等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助推赣州蘑菇小镇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协同发展,小镇食用菌年产值超1.5亿元。组建由“博士+工程师+教师”组成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承担江西省重大科技项目“松材线虫病防控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与示范”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面积113.33万亩,累计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8亿元,生态效益9亿元。

  聚焦帮扶兴农,将培训课堂搬到百姓家门口。学校整合校、政、行、企、科研院所多方优质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团队,设立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样化技术技能培训,构建多层次“技术+产业”帮扶模式,把产教融合贯穿服务乡村振兴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近年来,学校到林地、村头、田间面向全省林业基层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特种种植、金线莲栽培、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无人机应用等专项技能培训,年均超2万人次,江西林业基层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获2024年江西省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帮扶于都县仙下乡引进高产高抗生姜品种,优化种植技术,形成富硒生姜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区,年产富硒生姜2万吨,辐射带动种植近万亩,助力仙下生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聚木成林智造家居产业链

  为产业发展培育大国工匠

  紧跟制造转型升级,注入行业数智发展新动能。学校紧跟智能制造全产业技术变革,聚焦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联合赣州市南康区及17家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共同打造家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百千万”工程,赋能100家规上企业智能化转型、助力1000家中小微企业技术革新、培养100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产业人才,为家具企业设计家具新款300余项,年产值超60亿元。推动现代家具重点产业由“南康制造”升级为“企业上云、机器换人、智能定制”的“南康智造”。政、校、行、企共建家具产业大数据中心,搭建国际贸易桥梁,推动家具产业链智能制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由“单一内贸”升级为“买全球木材,卖全球家具”。家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输出家具专业国际通用专业标准,指导加蓬共和国木工技术专业建设,翻译法语版木工技术专业教材4部,为家具产业国际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紧扣智造技术发展,激发企业智能发展新活力。学校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建教育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科教融汇模式。从2021年开始,学校与格力电器(赣州)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集职业教育、工程实践、技术攻关、技术研发、校企导师能力提升、技能竞赛等为一体的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构建学校“三色”文化与格力企业文化互融互生育人新模式,形成校企师资互聘互兼双向服务,实现技术研发与教学研究的双向奔赴,在教学中融入格力企业理念,企业导师全过程融入“教、学、训”,学校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校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格力技术应用研究反哺教学,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服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快速提升,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办学实力居全省前列,教学团队获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博士团队与企业共同开展企业项目研究15项,取得技术发明专利9项,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6门专业核心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六,江西省第一。

  抓住生态文明建设机遇,注入产业绿色发展新动力。紧扣江西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学校联合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节能环保投资发展(江西)有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环境工程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共同打造环境治理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服务生态环保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建设。构建环境治理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制定环境治理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实施“五维双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产生经济效益2600余万元。校企联合开展数字化培训,累计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环境治理现场工程师1000余人,为绿色发展注入新血液,提供新动力。

  精进技艺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深化育人育才内涵建设,锤炼德艺双馨型人才。学校以国家及省“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生态文明、铸造大国工匠为主线,凝练“三色文化育人、四赛体系育才”人才培养模式。以红色文化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以生态文明的绿色理念滋养心灵,以“大赛点亮人生,匠心成就梦想”为指引,通过技能竞赛实现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学校把核心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育人育才行动中,培养了一批兼备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国工匠。教师曾璐锋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冠军,实现江西省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教师李德鑫获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实现中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家具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践行校企联合培养措施,打造产业实战型人才。学校依托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强化校企合作,着眼重点产业实际需求,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实施“四个共建工程”,即共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智能装备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科教融汇平台。实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形成产教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培养企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企业最需要的能工巧匠。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24个“1+X”证书,已有2000余人获企业认定的技能等级证书,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能工巧匠,在企业关键岗位发光发热。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培育“树大根深”本土工匠。紧密对接赣州市优势产业,围绕“共建人才技能培训服务体系”的目标,瞄准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共建“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区域产教资源协同管理,建设区域共享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形成学生入校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模式。2019年组建的南康家具学院,承接南康培养“十万木匠”计划,每年为行业培训3000多名高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主要领导表示,将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努力冲击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唐石琪 张 雯 曾 熙/文

  (图片由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产经
   第11版:资讯
   第12版:映像
我省开展汤圆专项抽检
舞起板灯 五谷丰登
南昌推出一系列文艺活动
梅烛灯巡游 欢乐闹元宵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为乡村振兴输送技能人才 为产业发展培育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