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95后农民种田全程机械化作业——

在田野上播撒梦想

潘劲东正在演示植保无人机操作。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文/图

  “天线摆放的位置,决定遥控器与植保无人机之间的信号强度。作业时,需要注意无人机桨叶上是否有附着物,必须保持桨叶干净,确认每一个机臂的套筒是否拧紧,否则容易造成安全隐患。”3月18日,潘劲东借着难得的好天气,带着几名村民来到村里的田地上,他一边调试着植保无人机,一边向村民讲解操作要领。潘劲东俨然是一名操作无人机“飞手”。在他的指导下,村民初步掌握了植保无人机的操作要领。

  今年26岁的潘劲东,是樟树市经楼镇湾头村农民。小时候,潘劲东跟着父辈一起种田。十几亩田地,耕田、育秧、栽插、除草、收割等各个环节全部是人工。父辈的辛劳,在童年的潘劲东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高中毕业后,潘劲东和村里的同龄人一起外出务工。2017年,潘劲东回到家乡创业,说服父亲,把村里闲置的田地全部承包下来,开展机械化水稻种植。

  说干就干!潘劲东购置了2台旋耕机、2台收割机、3台植保无人机,农业机械总计投入50余万元。如今他承包了1000余亩田地,利用机械化作业开展粮食种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他承包的田地还拓展到了相邻的高安市新街镇。

  “目前我承包的田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耕田、收割有‘铁牛’,稻田喷洒农药有植保无人机。”潘劲东说。去年,潘劲东又与人合伙办起了粮食烘干厂,实现了粮食生产、收割、烘干、收购一体化。

  在一次参加樟树市农业农村局培训课上,潘劲东得知工厂化育秧,禾苗成活返青快,产量高。去年底,潘劲东在自家承包的田地开始试行工厂化育秧模式。今年,他想将工厂化育秧向村里其他种粮大户推广。

  “以前在外务工,每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元,除去生活开支,一年攒不了几个钱。如今,我承包的1000余亩田地,只要不受灾,一年收入可达50万元。”潘劲东如是说。几年下来,潘劲东的名声在该镇渐响。他购置了私家车,建起了小洋楼。目前,在经楼镇像潘劲东这样的种粮大户有30余户,他们抱团发展,加快了全镇农业现代化进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畅行
   第12版:体育
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48小时后可献血
气候品质认证,让农产品好看又俏销
我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专病中心成立
省文化馆连办3场惠民演出活动
在田野上播撒梦想
南站街道敬老服务暖人心
图片新闻
春耕正当时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