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小时外的“连心桥”

  陈 信  本报记者 鄢 玫

  早春的青岚湖边,春风微凉,南昌县幽兰镇的夜色中,却弥漫着暖人的幸福味道。

  2月28日晚8时,幽兰镇幽兰村便民服务站内,村民万根香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社保年检。

  “白天忙着种菜,没时间,晚上能办理,确实很方便。”万根香说。晚上也提供便民服务,随时都能找到党员干部,这样的情况在幽兰镇已经成了常态。

  这事还要从去年10月说起。当时,幽兰镇开始实行干部“住夜”制度,有效利用八小时外的时间,开展“夜学、夜访、夜议、夜谈”活动,让群众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困难、有需求,都能够找到干部。

  南昌驿站缘布草洗涤有限公司负责人万小保的困难,就是在“夜谈”过程中得到解决的。

  万小保的企业是一家本土企业,服务着南昌市区40多家酒店。但是因为地处乡镇,公司一直存在招工难题。正在万小保手足无措之时,幽兰镇公共服务办的负责人借着“夜谈”,送来了东风。“把诉求说清之后,我们的用工需求被统一印制成册,再由网格员送进镇里的每家每户。”万小保说,由于是政府发布的招聘信息,很快得到了群众的响应。目前,万小保的公司共有员工40多人,95%以上都是本地人。

  在幽兰镇,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夜访群众也成了一种常态。每周三,镇(村)两级干部都会走进群众家里,与群众“相约星期三”,问群众需求、解群众难题,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一个晚上,20名科级干部每人要走访不少于5户群众,全镇112名网格员也同时敲开百姓的门。

  万友平是幽兰镇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去年10月以来,126页厚的“民情连心桥”问题收集本,他已经记满了3本。“已经解决的,建立台账;尚未解决的,做好长期跟踪服务。”万友平说。

  据统计,通过走访,幽兰镇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归类后),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为群众办理实事100多件,调解矛盾纠纷60多起。

  这座八小时外的“连心桥”,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社会治理难题也迎刃而解。2021年,幽兰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走进群众中,锤炼了干部作风,激发了发展热情。2021年,幽兰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并实现了规上服务业零的突破。今年1月,该镇实现财政收入3100万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6万元,同比增长348%。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评与论
   第08版:省城
   第09版:文化赣鄱
   第10版:文化赣鄱·井冈山
   第12版:品鉴
南昌数字经济:竞逐蓝海 抢占赛道
以“第一等”作为推进双“一号工程”
青云谱区 “双向激励”促干部担当作为
东湖区 非遗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八小时外的“连心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