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风起,正是农家“赶春忙”。在武功山脚下蔡家村罗家里的金针花基地,20多名妇女正在忙着挑肥、挖沟、施肥、覆土,呈现出一片春耕春种的繁忙景象。
蔡家村罗家里这一带原本是高山梯田,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因梯田无法实现机械化耕种,种植传统的农作物需耗费较大人力物力,村里不少梯田日渐荒芜。“时间长的梯田有的荒芜了10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金针花只需要首年播种一次,便可连续采收十几年,于是萌生了种植金针花的念头。”谈及为何放弃在外就业回到村里搞种植的时候,基地负责人刘雪发信心满满。
从创业初期的辛酸坎坷到土里掘金小有成就的刘雪发是如何坚守的?出生于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蔡家村的刘雪发,今年46岁,是这座大山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刘雪发曾是广东东莞市一家工厂的电工,13年前放弃月薪5000多元的工作,返乡“开荒”种植,当起了“新农民”。“做农业要不断投入,还要耐得住寂寞。”在刘雪发看来,每天在山里和金针花打交道,非常考验耐心和毅力,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刘雪发非常感激在困难时期给予他帮助的人和家人们日夜陪伴,这让他更加坚定要把基地做好的心。
刘雪发同时还经营着400多亩的葡萄园,武功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产出的葡萄口感和品质深受市场欢迎,去年的产量效益迎来双“丰收”。经过13年摸爬滚打,如今他的葡萄园和金针花基地已颇具规模,并形成了种植、采摘、销售、观光度假的生态旅游产业链。每年采摘季,还能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致富不忘带路。随着种植产业的逐年扩大,刘雪发和家人平时忙不过来,会雇当地村民来帮忙除草、采摘、包装。“我从大山里来,现在回到这里开荒种植,让村子里的人有活干、有钱挣,带动脱贫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像除草的工作,女工80元每天,男工100元每天。”刘雪发说。
“这里空气清新,前面就可以看到武功山,许多游客过来这边采摘、度假,有人就有商机。”2020年,刘雪发把自家老房改建装修成2层楼的民宿,创办了沛丰居。
从为生计回山村创业的坚守,到现在的小有所成,刘雪发把梦想深植在家乡的土壤,渐渐茁壮成长了武功山深处的别样风景。(谢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