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任的力量

□ 胡光华 邹宇波
李时洪(左一)在查阅案卷。邹宇波摄

  原本,60岁的李时洪,此刻应在北京陪伴家人,享受退休生活。但是,组织返聘他继续当一名人民调解员。千里之遥的亲情召唤,只能日后再作打算。手头上,好几个纠纷需要他及时调解。

  没有办法,谁让他名声在外呢!

  11年来,他先后获评全国综治基层模范创新人物、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个人、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最美基层干部、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人物。由他“领衔”的新余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新余市医调委”),捧回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奖杯。

  奖杯背后,有着这位老党员多少劳累、委屈,多少辛酸、血泪。当然,也有成功和喜悦。每个纠纷的成功调解,就像风雨之后的彩虹。

  李时洪答应留任,不是因为那些奖杯,而是因为医患双方的口碑。他们的信任,才是李时洪最珍贵的奖杯。他永远记得父亲的告诫:当干部不要怕困难,不要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一

  北方,天寒地冻。

  李时洪下了飞机来到现场时,倒吸一口冷气:陈虹领着一群上访户正在聚众吵闹,若滞留太久,必然引起骚乱。好不容易挤到陈虹身旁,她恶狠狠甩出一句话:“你谁啊?三年多都没给我解决,凭啥相信你?”

  “我知道,如果没有委屈,你不会千辛万苦跑这么远的。”李时洪身材高大,外表坚硬如铁,内心却柔软似棉。这一句话,猛然触动陈虹心弦,她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情绪似决堤之水,一番倾泄,陈虹逐渐平静下来。

  2014年4月,陈虹的小儿子在医院出生时,因呛羊水导致肺部感染,治疗5天后出院,护士为他接种了卡介疫苗。从那以后,两年多时间里,孩子经常高烧住院。为给孩子治病,陈虹辞掉工作,卖掉房子。孩子的病没治好,还欠下50多万元债务。

  2016年12月,孩子不幸去世。后来,陈虹才知道孩子的病是“播散性结核菌病,属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其实,两年前,疾控部门的诊断报告就显示:孩子属于卡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但这份报告直至孩子病逝前五天,才送到陈虹手中,导致错过治疗最佳时间。

  “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婴儿肺部感染不能打卡介疫苗,更没想到他们竟然隐瞒诊断报告。”为讨要说法,陈虹从此踏上艰辛的上访之路。

  听完陈虹的哭诉,李时洪把心一横:跟我回家吧,我一定把事情调查清楚!陈虹抑制悲恸,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回来后,李时洪花了4个月时间,东奔西走、调查取证,形成了14份、16万字的证据材料,写下3.7万字的调查记录,实事求是地指出:医院违反禁忌给婴儿接种卡介疫苗,疾控部门未在15天之内送达诊断报告,存在认定事实和程序上的违法行为。

  此时,有人给他传话:新余就这么大,低头不见抬头见,最好别管这摊子事!李时洪回应:我一定尊重事实、依法依规处理。如果认为我违规违法,可以向市纪委举报,我愿接受调查!

  2017年7月12日,是陈虹三年多来最舒畅的一天。她与涉事医院、疾控部门达成调解协议,依法获得赔偿,涉事人员受到处理。一件持续多年的信访积案、难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如今,陈虹不仅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还加入了新余市医调委志愿者队伍。

  “人民调解员一定要善待群众,要始终带着‘情’字做工作,换位思考,以心换心。”李时洪常对六位搭档说。

  一次,在调解一起学生校外意外死亡事件后,李时洪得知死者的父亲、爷爷、奶奶都是残疾人,母亲刚做完乳腺癌手术,家庭贫困。他于心不忍,在信访、民政、辖区行政部门之间来回反映、协调,为他们办理了低保。

  谁善待群众,群众就信任谁。采访李时洪,我们多次被陌生群众的来电打断。“老百姓的电话不接不行,找我都是寻求帮助的。”

  凭着这份信任,11年来,新余市医调委成功调处医疗、校园或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纠纷920起,调解成功率96.1%。经他调解的纠纷,没有发生一起当事人反悔或重新起诉、信访闹访,满意率100%。

  二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一名住院病人因医治无效于凌晨死亡,数十位家属情绪激动,围聚在医院门诊部,死活不肯带走遗体。当时,这家医院已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新余市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人员聚集,不仅易触发群体医闹事件,更极有可能引发疫情扩散,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家属情绪激动,犹如巨大的火药桶。事态十万火急!必须尽快调处。一接到求助电话,李时洪没有迟疑,迅速赶了过来。言语中,得知他本职岗位是新余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却志愿担当无级别无报酬、成天打难缠“官司”的“调解主任”时,死者家属语气开始缓和下来。

  李时洪趁热打铁:“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但请冷静地想一想,老人家年纪那么大,患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疾病,入院时签了病危通知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尽了全力抢救……”4个小时摆事实、讲法条,家属终于同意先将遗体运走火化。

  第二天,李时洪和同事放弃休息,开展取证、咨询专家意见等工作,召集双方通过微信视频进行网络调解。又是3个小时,总算取得死者家属理解,放弃索赔。最终,纠纷以医院无责“零赔偿”调解。

  事后,大家才知道,李时洪的父亲春节前刚去世,他本该在家料理拜祭之事……院方和死者家属心生愧意:为了我们,李主任把家里这么大的事耽搁了,实在不好意思呢。

  受此启发,疫情期间,新余市医调委采用微信“点单”服务方式,通过网络成功调处医疗纠纷19起。这个做法,在疫情期间被省司法厅专报司法部,向全国推广。

  “调解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讲法律、摆事实。作为人民调解员,坚决不能和稀泥,单凭感情用事。”这是李时洪的原则。凭着这个原则,在为群众公正“讨说法”的同时,也依法依规守护着医院、医务人员的“清白”。

  严小光父子因与他人发生冲突,导致身体多处受伤,被送往医院就医。就医期间,严小光认为主治医生向法医提供的病历等证明材料与事实不符,使得他在鉴定结果中未得到公平待遇。于是,向医院索赔6万元。

  李时洪受理此案后,找纠纷双方调查取证,最后认定:主治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过失,但与司法鉴定结果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一间调解室,三方相对坐。李时洪摆事实、讲法律,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当着调解员的面,医务人员为自己的过失,诚恳地向严小光赔礼道歉。严小光主动放弃赔偿要求。

  “尽管我没有得到一分钱赔偿,但是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我觉得社会还是有公平正义的。”走出医调委,阳光正好,微风拂面,卸下心理包袱的严小光,脚步轻快而从容。

  11年间,新余市医调委实现无责调处医院“零赔偿”196起,占全省无责调处总数的54.73%,有效维护了医院合法权益,推动群众依法实施合理诉求的社会风气形成。

  省医调办负责人称赞:李时洪始终坚持情、理、法相结合,创新了调解、保险、理赔、预防四位一体的调解新模式,尤其无责调处医院“零赔偿”取得的好成绩,来之不易。

  这个成绩背后的艰辛,只有李时洪知道。从法律条文的“门外汉”,到连当地法院也号召学习的“活法典”,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年11月,李时洪被省司法厅评定为一级人民调解员。今年1月,受聘为省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

  三

  “李主任,我晓得你人好,会调解、懂法律。如果杀了人,自首会怎么判?”一天上午,李时洪接了一个电话,声音急促,透着焦急和惶恐。他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稳住对方:“你过来,我们当面说说,可以吗?”

  在等的间隙,李时洪了解到一则悬赏通告:某乡镇发生一起命案,经调查发现杨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来者姓王,受杨某家属委托,向李时洪咨询法律问题。李时洪脑中闪出一个大胆想法:既然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信任自己,不如当面规劝他自首。经过“谈判”,这个想法得到杨某及其家属同意。

  动身前,他向警方报告,并说明了此行目的。“嫌犯手中持有凶器。如果一定要去,我们派警力配合你。”“不行啊,他看见警察可能会有过激行为,事情反而不好办。让我试试,能劝他自首最好。”

  中午时分,李时洪驾车来到杨某藏匿点——一个偏僻村庄的废弃土坯房。

  一见李时洪,浑身血迹的杨某从茅草堆上弹起,浑身发抖,挥舞着短刀。李时洪退后几步,喝道:“放下刀!我当过5年兵,你3天没吃饭,打不过我的!”见杨某怔住,他放缓语调,好言相劝。

  然而杨某情绪反复,晃动的短刀,寒光闪闪。两个小时的“博弈”之后,杨某情绪终于平稳了,李时洪动情地说:“跟我去自首吧,如果你判死刑,我到刑场送你;如果你判无期,我到监狱看你。”

  突然,“哇”的一声,杨某跪倒在地,痛哭流涕,表示愿意自首。

  不料,在回城路上,杨某几度情绪失控,李时洪不得不停车安抚。原本20分钟路程,走了两个小时。将杨某交给警方后,李时洪突然放声大哭。

  没人问他原因,也许也问不出答案。泪水中裹挟的情感,只有李时洪自己才能体味。

  李时洪因此得到“虎胆英雄”之誉。但有人说风凉话:“李时洪就是爱表现个人,为了当官命都不要。”

  李时洪说:“我只是凭着党性、良心在做事。”

  是啊,如果是个人表现,谁会屡次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前呢?如果说这是一种表现,那也是表现出一名人民调解员对法律的敬畏、对公正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

  人们还记得那一次。2014年农历正月初八,在新余市区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朱姓老人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死者的两名家属一怒之下,将主治医师绑至乡下。医生的家人得知后,叫来40余名亲友集结在医院,准备强行救人。

  一场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李时洪闻讯赶到医院,稳住人群,然后孤身进村。经过与死者家属一个多小时的调解,把主治医生解救出来。

  可两名绑人者却逃走了。后来,李时洪得知两人藏在一个旧矿山,又冒着危险只身前往,最后成功规劝两人投案自首。

  四

  2011年,初到新余市医调委,李时洪和他的团队干得并不顺畅:怎样规范医调流程?如何介入医患双方?政府在期待,院方有疑惑,患者不信任……这些都是摆在李时洪面前的难题。

  一件调解案,让李时洪有了自己的心得:调解纠纷,不能有丝毫私心贪念,这样才会让医患双方信服、信任。

  2012年1月,农民张冰花脖子上长了个包块,来到市内一家医院就诊,院方诊断为“甲状腺癌”。手术后,经切片会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伴局部滤泡上皮增生”。

  这次误诊,导致张冰花免疫力下降。她要求医院赔偿2万元,遭到拒绝。患者情绪激动,院方冷漠以对,李时洪想方设法与双方沟通,引导他们通过医疗鉴定解决纠纷。可张冰花不干,她说:“这调解员指不定向着谁,鉴定后就怕2万元都赔不到。”

  经过多次做工作,张冰花总算同意了。经医学会鉴定,这属于二级丙等医疗事故,医院方承担主要责任。依据鉴定结果,张冰花获得15.8万元赔偿。

  张冰花做梦都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一天,她怀着感激之情,来到市医调委李时洪的办公室,塞给他5万块钱,转身便走。

  “不行不行,这个违反原则。”李时洪连忙追出去,将钱如数退还。纯朴的张冰花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回到办公室,李时洪静心一想:退回不该得的5万元,收获群众的一颗心,值得!

  他给同事们鼓劲:“没有私心贪念,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多大的纠纷都能调解,多难解的心结都能打开。”

  对陈虹那起案子,李时洪直言永生难忘。对于陈虹来说,也不啻为一次“重生”。那年春节,她走进李时洪办公室,送上2万元红包,满脸真诚。

  李时洪问她:“你送过父母这么大的红包吗?”陈虹摇摇头。“你父母都没收过你这么大红包,我怎么能收呢?”陈虹羞愧地低下头。

  那次孤身进村,规劝杨某投案自首后,根据悬赏公告,警方奖励他2万元。他拒绝了:“规劝犯罪嫌疑人自首,是司法行政人员应尽的责任!我不能要。”

  人们知道了,李时洪诚心待人,用情办案,看淡名利,不贪钱财。

  面对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民调解员,我们忍不住问:“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坚毅。”他想了一想,干脆地回答。

  是啊,部队的淬炼、父母的教诲、38年司法行政工作的历练,成就了李时洪坚毅的性格。

  是坚毅,让他从事医疗纠纷调解11年,有6个春节在医院度过,两个春节在殡仪馆度过。

  是坚毅,让他能够无惧危险的挑战,更能抵挡物质的诱惑。十几年来,退回多少钱物,自己记不清了。但324面艳红的锦旗,他却记在心里。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社会和群众的口碑。

  去年底,“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人物”组委会写给李时洪的颁奖词说:你淬炼法律之剑,解百姓之困;你锚定法治坐标,让阳光照进现实;你坚守法律底线,护佑一方平安,让人民信仰法治之光。

  (文中所涉纠纷当事人均用化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胡光华 邹宇波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信任的力量
向塘那个小镇
温暖的木头